校政行企\产教学研旅游教学基地新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17 07:00:17

校政行企\产教学研旅游教学基地新模式的探索

[摘要]建设校政行企、产教学研旅游教学基地,既是企业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企业为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解决了专业开放性强,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困难的问题。院校为企业输出了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释放了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真实职场受到了立体的熏陶和浸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校政行企 深度合作 高职教育 旅游教学基地 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简介]王春玲(1955-),女,辽宁大连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57-02

校政行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办学的战略选择。引企入校、移教入企等多种合作模式,破解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毕业生与行业发展不适应的诸多矛盾,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旅游专业的开放性强,与各行业的关联度高,如果引企入校,院校资源明显不足。因此,借助企业资源,选择与有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旅游股份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景区,以院校为主对景区进行管理和经营,借助于政府的参与和行业协会的介入,形成“校政行企、产教学研”的旅游教学基地的新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旅游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问题。

一、建设旅游教学基地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1 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1991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了“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了_2000]2号文件,明确了“产学结合”要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之一。200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加具体地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政策为院校积极探索校政行企深度合作指明了方向。

2 职业教育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新模式的方法论基础。职业教育的哲学研究,目的是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思想指导。技术哲学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或课程必须以技术为中心,突破普通教育的学科化,从而达到与特定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源于建构理论的职业教育哲学思想强调学生中心论、经验的重要性、情景的真实性,强调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合理的学习环境,教学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景区是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生产实践、社会交流、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真实职场,是集大旅游中的餐饮、导游、酒店、会展、会议等服务;规划设计、秩序维持、交通疏导、场所管理、项目开发、产品营销、技术推广等多岗位的大平台,院校经营和管理景区的过程就是和旅游教学的契合过程,突破了原有的单一校园教学,保证了产教学研的一体化,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这是职业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破解旅游院校景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离这一矛盾的有力措施。

二、院校选择建设校政行企、产教学研旅游教学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1 理论判断符合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本身“具有适应和超越两种形态取向,适应取向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超越取向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导向学生完美人格的实现”。也就是说,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仅是能力本位的教育,而且是包括学生人格、素质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系统教育。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职业人面对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众多渴望吸取这些资源的游人,学生技能的娴熟不能代替职场对其素质和修养要求。景区这一真实的职场环境提供了校内无法替代的生态优势,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的全方位浸染和熏陶,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有旅游文化乃至更加广义的社会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学院具备管理旅游企业的优质资源。旅游专业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资源优势,与专业建设同步成长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其中理论科研型教师具有比较精深的旅游专业理论,了解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吸收到具体的教学中来。“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专业技能,他们是旅游企业的主体,也是学生实践的主导者。从旅游行业一线聘请的行家、专家,他们的优势在于长期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职业素养,能为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为学生树立职业人的榜样。

对于企业来说,学生与旅游企业聘用的社会人员相比,具有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等优点,特别是这些年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激情,这必然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业绩并开创美好前景。

3 利益相关理论为科学管理景区提示了实践的逻辑起点。高等职业院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公益性组织,目标是为社会区域经济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的“以物质产品为本”的经济组织,目标是取得产品的利润最大化。校企双方的利益点是不同的。因此,合作的关键取决于找准双方各自的利益结合点。院校在与政行企合作之时,不仅要考虑到学院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到董事会各主体的需要,以主动服务企业的态度,兼顾多方的利益,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有效地发挥合作主体的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为学院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和人才需求标准。学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行业的指导下学院对景区实施全面的运行和管理。多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为行业培养适应性更强的旅游人才,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旅游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

1 “校政行企”合作模式的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各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从部级到省级、市级乃至县级的景区开发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企业面临着招工难,招管理人才更难的局面。由于招不到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人才,一些企业运行困难。面对这样的行业状况,我们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不仅要考虑如何与企业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同时要考虑如何为企业服务,共同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所以构建校政行企的合作模式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寻求有人才和管理需求的景区企业,刻意搭建能惠及更多学生的教学平台。其二,选择有政

府参与的股份制企业。政府的股份,能够保证企业运营的主导方向。合作主体的不同,各方的关系形成、合作动因和运行发展都会有所不同,介于政府目前没有更多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建立新的教学基地模式的重要保障。其三。企业具有相对完整的资源体系,有可挖掘的旅游产品。利用这些基本资源丰富的专业教学,发挥院校产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作用。其四,“引教人企”。将旅游专业教学放在真实的职场中,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化。其五,院校以提供人才和管理的形式加入董事会。通过签订协议,确定各方的责任和利益,形成校政行企、产教学研的旅游教学基地。

2 教学基地运营的实践探索。校政行企、产教学研的旅游教学基地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没有先例,如何发挥多元主体在企业运营以及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作用,团队的构成是关键。学院可以采取“高管人员在专业教师中聘任,中层管理人员由教师、顶岗实习的学生轮流挂职,基层服务管理由工学交替的学生承担”的团队建设和人员选聘制度,适当增加企业原有人员,构建以学院为主的管理团队。不仅要充分发挥景区的教育资源,还要在为旅游业服务上有效地释放高职院校的功能。

首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行业的指导下,学院要完成企业现状的调研报告,制定景区的发展规划。开展挖掘景区特色的项目工程;创新市场运作机制的拓展工程;提升景区接待水平的管理工程;改善卫生条件的环境整治工程;产品开发和营销工程等,如果是古村落景区,要处理好景区利益链中与村民的关系,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促进景区的发展和繁荣。其次,景区运行的过程就是院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过程。院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以及真实的职场环境,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景区的岗位确定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的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做好学生见习、短期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计划。最后,以景区专业教学带动大旅游教学。大多数景区功能齐全,涉及旅游教育的各专业。因此可利用景区的资源,挖掘拓展旅游教学的功能,搭建更大的教学平台,使基地成为旅游教学的基地。

四、旅游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意义

1 创设了校政行企、产教学研教学基地的新范式。校政行企的合作是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全面合作,因此院校的专业教学基地建设应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相适应。有的专业可以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但是,景区、会展等一些开放性强、场所大、涉及领域多的专业无法将生产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建在校内。而“旅游教学基地”为这一类专业提供了新的范式。这种范式让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了资源合理的再分配和再利用,校政企互动,基地共建共管,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不仅实现了院校培养人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需要,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合作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2 企业的发展为院校带来教学改革的成果效应。旅游教学基地的真实性为学院的教育教学能带来丰厚的成果效应。第一,可以促进双师的培养。教师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不再是旁观者、简单的参与者,他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主力军。团队所有成员角色定位要求他们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态度和认知行为方式,教师和企业职业人的双重角色,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融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可以促进产教学研一体化。院校“引教入校”后,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的课程开设有了直观的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更为现实,教学系统成为良性循环系统。同时,真实的职场载体,可以促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更快地促进教学改革成果的形成。第三,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景区为学生的学习和职业成长提供了一个生态环境,可以全方位地接触职业岗位所涉及的各领域,促进了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成为未来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第四,景区品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企业、为院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旅游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院既要顾及景区市场化运作的本质属性,又要顾及到教学科研的需要。组织层次较多,成本较单独的企业管理较高。管理团队的组成主要是师生团队,在景区挂职的I临时思想影响景区的长远规划。政府没有配套的协调机构,更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企业和院校的合作还缺少政策的保障。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解决。

上一篇:对法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校企双主体视角下“四个融入”实践教学管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