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17 06:55:56

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算化会计,必然受到影响。

电算化改善发展前景推动影响和冲突

1研究我国网络会计的现状

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有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滞后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的运作和会计信息化的兴起,虽然有些学者已提出网站审计、电子商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等观点,作为对电算化审计的创新,仍旧处在理论探讨之中,开展实际工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发展电算化会计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而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2寻找在网络会计上需要改善的地方

2.1加强对会计数据的管理

对数据的处理可采用先由各个系统分别处理,再集中输入服务器进行序时处理的办法。在数据输入之前应把好校验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对系统中机密数据的保护重点是存取和控制,可采用“身份认证――权限――记录日志”的途径,并设置三级权限,其它用户的权限则由系统管理员授予。在填制时,既要规范凭证的摘要,简明扼要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完整性,又要统一会计分录的填制规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网络中的会计数据加密,可选用算法的密钥,还应当考虑实现加密的网络协议层以及密钥的管理分配两个问题对网络中的加密,可采用链路与端间加密两种方法。对网络中会计数据完整性的保护,一般采用数据加密和报文加密,可以保证会计数据来自正确的发送方,会计数据送到正确的接受方,接受的会计数据在次序和内容上应完善一致且无重复接受,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首先,应合理选择网络结构,优化网络硬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及可维护性。其次,要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尽可能地选用安全等级较高的操作系统产品并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再次,要在技术上考虑。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对病毒的预防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最后,要在管理上考虑。对计算机房采用安全保护措施,重要的通道由门卫把守,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电子门锁,加强磁介质档案的保存管理。此外,还应改善网络工作环境,加强防火、防水、防尘、防鼠、防震、防雷击等措施,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2.3提高人员素质问题

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模式,加大财会人员的智力投入,建立、完善培养和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用事业制度等吸纳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以适应复杂的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培训,力争将普通财会人员培训成具有网络经济时代特征的高级财会人员,这是信息时展网络会计,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3网络会计未来发展的前景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可以说,电子商务代表着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

电子商务活动要能够正常地进行,除了有功能完善的网络技术作基础之外,对企业还必须有下述要求:

3.1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换

电子商务活动中,业务数据如电子合同、电子订单、产品信息等能够双向自主、自由地进行交换,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BtoB)、企业与客户(BtoC)之间能够互相获取对方的业务数据来达到实现交易电子化的目的。

3.2资金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自主调度、划拨

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直接支付结算必须能够安全、可靠、顺利地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子银行账户,建立和完善网络控制系统,以实现资金的调度、划拨和收付,完成网上交易。

3.3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

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的采购业务或者对外发送货物必须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以确认交易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业务数据认证系统,来实现对会计数据及其他经济信息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4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4.1目标和准则的确立

首先要明确发展电算化会计的目标、宗旨和服务准则是与企业信息化是一致的,尽管它是在务虚,但必须提高它的威信,以保证它对务实的工作有方向上的指导意义。

4.2技术装备的配置

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配置要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全局考虑,如网络系统的布局、主机或工作站的选择、网络接点的专用和通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选择、标准规范的统一性等。

4.3信息资源的管理

信息资源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对它配置的优化程度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会计信息是企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应该从企业级的高度予以规划和管理,如会计信息的提供与处理权限、所有权和共享范围、安全与方便、可靠性与相关性程度的控制等。

4.4管理体系的结构

企业管理体系的结构是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对电算化会计的管理应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予以组织和安排,如电算化会计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职责和领导部门的责任、资金运用机制、与业务部门的联系以及规划、计划、实施的管理体制等。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中国会计规范体系示意图.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

[2]刘红.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现代会计,2003.

[3]程昔武.网络时代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若干问题探讨.技术经济,2004.

[4]付丽华.中国会计电算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上一篇: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漏洞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