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青:照亮上海的安徽人

时间:2022-10-17 06:32:14

方燕青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媒体注意是在2007年的秋天。那时,特奥会正在上海火热进行,主会馆上海万人体育场那马鞍形的顶棚在灯光的投射下像极了一朵盛开的白玉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个照明景观正是方燕青团队的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预赛上海分赛场——上海体育场场馆的灯光工程依旧是由燕青集团设计并完成施工的,看着焕然一新的上海体育场成为徐家汇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方燕青知道自己多年的坚持没有错。

多年前,当二十岁的方燕青挤上前往上海的列车时,他并不知道上海在哪里。他也不会想到在未来会有这么一天,自己能带着“十大返乡投资徽商”的光环回到家乡。

2011年,方燕青带着他的团队回到家乡泾县,投资三亿元打造占地230亩的LED灯具生产基地工程;2012年,燕青照明集团宣布在宣城投资5亿多元人民币,打造燕青集团总部经济园。

方燕青说:“我十七岁辍学,在老家当过工人,来到上海做过切菜小工也做过后厨,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一个诚信的安徽商人。”

1998年,方燕青创办了上海燕青照明集团有限公司。起初,公司规模很小,经营惨淡。

“公司创业的前三年不被市场认可,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有一次公司终于接到一笔单子,可是到了快签合同的时候,对方突然问我们公司有没有上海籍员工,哪怕有一个的话就签合同,没有的话这单就不能签了。我听到这句话时头都大了,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要求呢?我们的技术没问题啊,买卖不是最看重商品的质量么?后来我才琢磨明白了,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商业伙伴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没有安全感的都是‘诚信’俩字。往后,我一直坚持着这两个字。”

对闯荡商海的徽商来说,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和义利兼顾是最为根本的经营哲学。方燕青也不例外,“当时公司没有资金和厂房,为了打消客户的各种顾虑,我就跟客户说,我先做产品,做好了你再付钱。产品质量不合格,我一分钱不收。”

从一笔单、两笔单开始,“诚信”两字给生意场带来的滚滚红利开始在方燕青身上“发酵”,燕青集团逐渐在LED照明这个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方燕青自己则是点亮了又一盏烙印着“徽商精神”的灯。

上一篇:巅峰对话:穷人进城 富人下乡 下一篇:徐钦祥:真藏实窖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