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直观的思维导图为抽象的数学课堂润色

时间:2022-10-17 06:14:29

让直观的思维导图为抽象的数学课堂润色

【摘要】 本文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谈一谈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对七年级新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学习习惯与能力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七年级数学学习的抽象性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遇见的第一个障碍. 如何帮助七年级新生较快地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生活,相对直观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师任务布置、学生预复习、学生快速且有条理地进行课堂笔记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而且有助于教师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用于教师的任务布置

在我们尝试进行板块三串式数学教学时,板块是以学习任务(内容)为顺序表达,即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2、学习任务3……如果我们把思维导图用于其任务布置,那么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加深理解(见图1).

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与学生在数学课堂见面,我们通常会为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单独进行任务布置,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让孩子们感受到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步骤.

二、思维导图用于学生的预、复习

很多学生在数学预习时,仅仅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苏科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与无理数”可以指导学生这样预习(见图2).

每一个指向都用箭头表示,学生可以清晰的在预习过程中做出判断哪些是自己明白的,哪些是还有困难的,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 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 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一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抽象的数学课堂润色;二是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接受任务习惯、预复习习惯和课堂笔记习惯,在习惯培养中激发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景敏,张波.基于思维导图方法对职前教师极限概念理解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5).

[3]石向东.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1(6).

[4]吴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及其思维工具[J].2013(8).

上一篇:打造“绿色”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下一篇: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开展逆向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