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重在行动

时间:2022-10-17 05:58:5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落实、重在行动、重在效果。湖北省宣传系统认真学习领会刘云山同志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扎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工作部署,抓住“心入、走进、常态”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突出特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撬开“心入”这把锁

新闻采编人员能否“心入”,直接决定“走、转、改”活动效果的好坏。湖北宣传系统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着力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破除资讯丰富便捷、无需走基层的认识误区,增强在新形势下走基层的紧迫感。当前,一些同志认为,现在资讯便捷,“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不需要走基层;有的认为深入基层采写成本高、效率低,不愿走基层;有的与群众交流沟通、在实践中发掘提炼的能力不强,不会走基层;有些都市类媒体的同志认为自己本来就在城市,不存在走基层的问题;还有少数编辑记者热衷于跑机关、“贴”领导、傍大款、跟名流,不屑于走基层。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不可能有效地“走、转、改”;即使强行“身入”,也不可能“心入”、“真入”。“走、转、改”活动视频会议后,湖北各新闻单位迅速贯彻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思想发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性。只有“心入”基层,才能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准”的问题;才能真正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扑下身子“抓活鱼”,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激发新闻工作者下基层的自觉性。8月中旬,湖北省举办媒体负责人“走、转、改”专题培训班,挑选3位青年记者作大会发言。8月底组织“走、转、改”专题报告会,再次挑选4位青年记者作报告。用青年记者走基层长才干增见识、出成果出精品的新鲜经验,激发广大新闻工作者向往基层的内在冲动和走进基层的积极性,增强新闻工作者投身走基层的自觉性,变“要我下基层”为“我要下基层”,变“外在压力”为“内生动力”。

领导带头示范。营造想下、争下的良好氛围。“走、转、改”关键在于领导带头。湖北各新闻媒体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带头到基层采访,带头撰写新闻报道,积极营造走下去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普通编辑记者走基层。我自己也结合年轻时到基层采访的亲身体会,带领新闻记者深入采访“棉花奶奶”李文英、“小处方医生”王争艳这两个典型,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推动广大记者切实走进基层。

抓住“走进”这个关键

“走”是“转”和“改”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到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接“地气”,才能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写出有生气、有灵气的报道。

用硬计划保证“走”。湖北各新闻媒体用硬措施分解软任务,制定走基层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做到三个“走基层全覆盖”:不分城市媒体、都市类媒体还是其他媒体,不分媒体领导、普通编辑记者,不分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确保各类媒体走基层全覆盖、各类人员走基层全覆盖、各个领域走基层全覆盖。对媒体“三个全覆盖”的执行情况,既要求媒体进行年终自查、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抽查,宣传部门也将组织明察暗访,将这项内容作为媒体负责人年终述职的一项内容,予以督促检查。

用联系点引导“走”。走基层既要面向广阔天地,也要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点,点面结合,构建走下去的网络。目前,湖北的主流媒体已经在城市社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农村的乡镇、移民定居点、高校等建立了联系点。都市类媒体在此前建立“社区记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社区记者职能,拓展记者联系领域,建立“联系点+驻点记者”模式,保证记者走有方向、走有目的、走有成效。湖北正努力将联系点建成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成媒体观察社会变迁的“哨所”,办成青年记者走基层的实践学堂,办成体验式采访的基地。

用反映基层创作的专题专栏促进“走”。记者走基层采访成果必须有宣传的平台和载体。对此,湖北各新闻单位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专栏,配发“开栏的话”,持续推出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集中反映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成果。

用体验式报道激发“走”。“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湖北组织全省记者开展体验式采访报道活动,要求记者走上一线工作岗位,以最真实、最直接的劳动者身份,通过亲身感受基层一线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增强国情意识、建设者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瞄准“常态”这个目标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是权宜之计,不是采取运动式的推进方式,而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为此,湖北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确保“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级、业务考核、业绩评价、新闻评奖等方面向积极走基层、驻基层的编辑记者倾斜,在稿件处理、工作安排、收入分配、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激励新闻工作者关注基层、投身基层。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增加下基层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对走基层不合格的人员,包括各级负责同志,实行三个“一票否决”:当年不晋职、当年不评先、当年不评优。对于在基层表现好的新闻工作者,实行三个“优先”:评好稿优先、评职称优先、评先进优先。对于长期不走基层、脱离实际、作风飘浮的采编人员,坚决调离岗位。

建立面向长期走基层记者的培训机制。为方便在基层采访的记者经常阅读内部文件、了解宏观情况、把握全局趋势,湖北规定新闻媒体必须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主动提供文件、资料,加强交流研讨,帮助基层记者提高政治敏锐性,拓展宏观视野。新闻媒体招聘的大学毕业生,首先安排在联系点或记者站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锻炼,通过走基层,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宗旨意识。

上一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不断开创安徽文化... 下一篇:投身创先争优 勇破执法“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