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世博热综述

时间:2022-10-17 05:47:22

宜兴紫砂陶以其独特的艺术色彩闻名海内外.早在上世纪初便已经登上世界艺术的大舞台。据考证,在1915年当时由民国制壶大家程寿珍所作的“掇球壶”在巴拿马博览会获奖.这可以说宜兴紫砂在其艺术史上首次在世博会获得荣誉,拉开了宜兴紫砂艺术与世界博览会渊源的序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国本土举办。这既是全世界艺术文化的盛会.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其魅力的舞台.而作为宜兴民间艺术文化奇葩的紫砂陶.同样在世博热潮中掀起了一股世博题材紫砂艺术品创作的热潮。结合众多关于上海世博元素创作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些世博题材的作品简单归纳分为几种创作运用形式。

1世博图案在传统紫砂造型上的装饰创新

紫砂艺术传承数百年,在这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留下了不少经典传统造型。对于这些传统紫砂造型的创作,一般遵循着基于传统造型模式上的推新立意。它的根本是不破坏原有经典造型的意识形态.对于局部造型线条构建进行改良创新.使其创作作品更加符合时代审美情趣。上海世博作为一段时间、社会、文化的主题,关于世博文化元素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对于一些紫砂经典传统造型融合时代文化的创新创作自然也是必然的由于这些传统经典造型在造型艺术上已经趋于完美成熟.因此打破造型式的融合再设计塑造显然不适合这类世博壶的创作.所以一般世博文化元素与传统紫砂艺术经典造型的结合更多的是从装饰上进行世博图案的添加创新创作许多能够代表上海世博会文化精髓的图案。都被运用到这些传统紫砂造型的装饰创新创作中。世博会徽、海宝图案等等。以传统紫砂造型创新作品“世博汉扁壶”为例(见图1),在造型上作品仿制清代壶艺大师邵大亨“汉扁壶”经典造型.“汉扁壶”在传统造型中器型典雅,富有沉稳大气的艺术特色。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相一致.而在壶盖的子上增添了富有世博文化元素的“海宝”图案装饰.烫金的世博图案尊贵典雅.起到了高屋建瓴般的点睛作用,简单的图案装饰却把传统造型“汉扁”与世博文化紧密结合.这当然也与其造型风格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分不开。

2世博图形在紫砂艺术造型上的创新设计

世博文化元素与紫砂艺术的结合.有着像“世博汉扁壶”那样点睛般的装饰运用。但论及艺术价值,世博文化元素在造型设计上的融合创新则是更进一步.许多代表着上海世博文化的图形元素.被直接融合运用于紫砂艺术世博造型的创新设计之中。以“世”紫砂壶为例(见图2),它的造型设计是紫砂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设计。它以上海世博会徽图形为其造型创意思想.融代表着上海世博文化特色的“世”字艺术徽章于整体紫砂造型创新设计之中。上海世博会标志“世”字与紫砂壶完美融合.整体造型与壶体装饰结合表现了“世”字艺术内涵。壶盖鲜明形象地塑造了手拉手的三口之家,寓意“你、我、他”自然和谐的世博精神.实现了世博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完美统一。

3世博标志性建筑在紫砂艺术造型上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除了那些富有世博文化精神的特色图案标志外,那些富有国家文化特色的各国展览馆,从建筑学上给紫砂艺术造型的创新创作提供了蓝本模型的创作可能。于是。一时间在紫砂艺术界中出现了许多仿制世博国家馆的紫砂造型创作作品.这其中又以仿制中国馆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紫砂作品尤为居多。在紫砂艺术创作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过程中。不必一味追求与中国馆的形式相似.而是可以把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特色与紫砂传统造型融合创新创作。作品“中国馆合斗壶”(见图3)便是把东方之冠建筑造型与紫砂传统方器造型的特色相融合.将代表“天下粮仓”的中国馆造型寓意上下合斗、对称而成创新方图3中国馆合斗壶器.可以说是中国馆特色造型与传统紫砂壶艺造型范式的经典融合。

4对世博文化融合于紫砂艺术的一些思考

世人说。艺术是时代的艺术.每一个时代艺术的发展都与它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可以说是艺术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2010年是中国世博年.上海世博会就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主题,紫砂艺术迎合时代文化背景.融合世博文化元素进而创新发展。这无疑对现代紫砂艺术的发展是有利的。这一举措也通过上海世博会的机遇把宜兴紫砂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文化的大舞台.这对于提高紫砂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无疑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功利性的热潮炒作。从而失去紫砂艺术本身的正确价值取向.需要我们更多的从艺术上考虑、深思世博文化精神带给紫砂艺术造型装饰的内涵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曾经世博紫砂的热潮也渐渐冷却,在今天对曾经关于世博文化的紫砂创作进行概述总结.这对于一个时代文化背景下的紫砂文化内涵的思考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现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就是需要我们总结以往经验,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共同创造新时代的紫砂艺术繁荣。

上一篇:国土局两评一树工作方案 下一篇:紫砂壶春涌大地艺术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