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回族乡清真寺宗教仪式音乐研究

时间:2022-10-17 05:07:06

金寨回族乡清真寺宗教仪式音乐研究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回族是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而“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又是回族区别于汉族以及其它兄弟民族所独有的特点。这种地域的差异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对形成各地回族音乐的地域特征和乡土特征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以回族为主体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以及民族乡,他们的音乐文化在这些“小集中”地区具有主体音乐结构的性质;而“大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回族,由于长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相处,音乐文化常常呈现一种融合的状态,和各民族的音乐兼容为一体,逐渐形成混合的音乐文化圈。但因为受一些世俗和偏见的影响,一些人对回族音乐存在误解或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如“伊斯兰教没有宗教音乐”、“回族没有独特的音乐文化”等。然而随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对宗教音乐的研究。对于虔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来说,宗教仪式音乐可以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仪式音乐中的吟唱,经堂语调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已经成为穆斯林生活的一个部分。本文将从金寨回族乡的清真寺宗教仪式音乐中的“经堂语调”对本地方本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

(一)、经堂语调的文化背景

回族宗教音乐包括宗教仪式音乐和民间宗教音乐两大部分,其中宗教仪式音乐在回族的民俗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回族的“经堂教育”就是其宗教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很久以前,回族的先人为更好地宣传教义,传播伊斯兰教的经典学说,同时也为了便于记忆,利用当地的民间曲调编写成《经堂劝化歌》,启迪穆斯林随时牢记自己的信仰,并利用音乐的形式来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二)、经堂语调的艺术特色与经堂教育的传播与发展

共同的和民族习惯是维护民族特征的精神支柱,混合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言的经堂语调折射出回族的历史和文化之光,有着自然融通之美,也正是其体现出的一种人的和谐,所以至今仍在各地按其自然规律发展沿用。伊斯兰教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极为丰富的吟咏和歌调都属于音乐的范畴。如果说伊斯兰教文化是回族文化的主导力量,那么经堂语调则是回族的典型语调。此外经堂语调在其各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包含了当地音乐风格特色,因此为各地回族所接受。当地的回族音乐不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时而奔放粗旷,时而温柔细腻,而是具有坚韧、正直、淳朴的精神气质,这和经堂语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庄重、稳健、平和的内涵特征相吻合。在伊斯兰教文化的统一整合下,经堂语调其高、低语势和抑扬顿挫清晰可辨,旋律中可以找到与本土其他回族地区的音乐文化的共融之处,通过吟诵过程中的轻、重、长、短音的变化应用,平缓而激昂的语调节奏,仿佛能感受到伊斯兰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

(三)、经堂语调在金寨清真寺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金寨清真寺的“经堂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讲《瓦尔兹》进行宣传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及时进行教育;二是将《古兰经》中的主要宗旨提炼加工成汉语诵词,之后填进曲谱里进行诵唱,诵唱的曲调多为“羽调式”,其调式,调性也非常明显,曲调自然、流畅、轻松、活泼,唱的时候既容易上口又便于记忆,

1=F.2/4.中速

||:6 63 | 3 2 3 3 | 2 1 1 6 | 3 2 1 2 | 1 6 1- ||

一信真主无设相 造化天地主大能

二信天仙顺主命 称说男女不相应

三信经卷主愿降 主降经卷两世民

四信圣人劝人神 我们圣人旨为宗

主造万物愿为拜 不拜真主狂往来

上例是“经堂教育”中诵读的一段,其曲式采用单段式的乐句。

宗教音乐在金寨宗教活动中的表现是特别丰富的。它的形式有五时礼拜的阿赞、开斋节、古尔邦节、结社以及在斋月里的“索里瓦帖”,在人无常(死亡)的时候为“埋体”(死者的遗体)入坟时所奉行的仪式“者那则”,为病人早日康复而诵念的“讨白”等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形式而采用不同的“道勒”(曲调)。

(四)、经堂语调的音乐特性和宗教意义

金寨成年以上的回族教徒每天要进行“邦不达”(清晨)、“撇什尼”(中午)、“底格尔”(下午)、“沙目”(太阳落山)、“虎夫摊”(晚上),五次祷告前,先有穆安律(宣礼员)登上寺院尖塔的走廊或院中央,向着圣地麦加的方向站立,双手掩在耳边,用阿拉伯语按规定的“道勒”唱起赞词,他的词意是“真主,至高无上!”(要念四次)“我发誓,只崇拜真主”(两次),“我发誓,是真主的使者。”(两次),“我虔诚来做礼拜的”(向右念两次)“陆续来吧!”(向左念两次)“真主啊,至高无上!”(念两次)“除了真主再没有其他的神明,真主是独一无二的。”其旋律由于各地区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大体是一致的。

这些经歌所采用的领赞,合赞,独诵,领诵,分诵,合诵等,都属于音乐范畴内的各种演唱形式,而且调式,调性都特别明确、简洁,曲式也仍然是采用初级的A―B―A段式。对于西方宗教音乐而言,旋律的起伏程度还有音乐的表现力都没有他们那样表现得强烈。这些仅仅是在每天的礼拜当中所体现的伊斯兰教的音乐文化特色,其实每个地方的穆斯林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在金寨穆斯林聚居的村落,每天都会听到五次从清真寺塔楼中传出的呼叫人们做祷告的“阿赞”声(呼祷调)。阿訇们不仅每天都在清真寺中为伊斯兰教徒吟唱“吾苛买提”(诵经调),还要在婴儿诞生时候的命名(也就是起个回回的名字,来表示这个孩子是真主的仆人,将会受到真主的保佑,也就是证明其是回族人),男孩行“割礼”(一般在十二岁的时候,一个成人的典礼),男女成亲,为老年病故送葬和过忌日时应邀到主人家去吟诵《古兰经》。在这些场合中,通常采用的“一领众和”式的音乐表达手法。在每年的“巴拉提之夜”,总有一些人会唱着“巴拉提调”去挨家挨户的化斋,“天下回回是一家,有福同享”共同庆祝这个节日。而到了每年的斋月,劝人行善封斋的“拉木尚调”会在村子里此起彼伏。这些“呼祷调”、“ 诵经调”、“巴拉提调”、 “拉木尚调”多以散板和自由节拍居多,都是没有乐器伴奏的纯人声的吟唱,旋律有较强的吟诵性和呼唤性。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经堂语调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宗教仪式音乐都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经堂语调是宗教领域引导和指引穆斯林行善的一种重要途径。经堂语调音乐表现出来的时而高亢悠扬,时而深沉激荡,纯人声的吟唱表达了对真主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本文通过对金寨回族乡清真寺宗教仪式的音乐研究,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回族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更深层次地了解回族的宗教仪式音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重要含义。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摆正舞台灯光设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