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羌娃习作兴趣的“神鞭”

时间:2022-10-17 05:05:21

羌乡地区的孩子最怕上作文课,每到写作文时就抓耳挠腮,没精打采,对作文有一种畏惧感,尤其是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教师教得非常吃力,学生作文时仍然无话可说,无言可写,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懂观察,也在于羌乡地区文化、经济的落后。学生作文水平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根据羌乡学生的特点以及我自身的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我充分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努力构建有活力的作文课堂,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愉快作文。

1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因缺乏写作素材,而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即使能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东拼西凑,或一味地抄袭,空洞贫乏,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时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素材都源于生活,生活是万花筒,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亲身体验生活,洞察生活,才能寻找到熟悉真切适合的材料,把这些材料经过筛选整理组合加工就成了书面作文。对于羌乡学生来说,我们应引导他们在乡村生活中捕捉素材,在作文教学时体现乡土本色,让学生描写乡村生活、乡村景色等,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在课余生活为内容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和家务劳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并作好记录。然后给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同学们感受到了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有摘果子的,有收芹菜的,有喂鸡的,有跳锅庄的,有刺羌绣的……这就是一幅幅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画面,让孩子们回味无穷、兴趣无穷,自然地写作时就能够得心应手真情流露。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作文之本,我们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淀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如涓涓溪流泉涌而出。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主动去探索、求知。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去感染他们,诱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愿望。只有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出学生热爱习作的情感,学生们在课堂中才会情绪高涨,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正当他们兴趣正酣时教师教授一些写作的技巧后就让他们“热炒热卖”,赶紧写下来。创设情境的方式应多样化,才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心理渴求,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如:在指导学生写课余生活时,出示课余生活图片,让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的课余生活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学生习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言可写了,马上把这些有趣的活动或事情选一件跃然纸上,写出的文章就会内容丰富,真实感人。

3 范文引路,习作导航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小学生在写文章时,多数同学不会构思,范文为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中架起了桥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选择优美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范文,借鉴范本,摄取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令学生在范文中欣赏,在范文中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在模仿中创造。只要多观察,多积累,拓宽视野,扩大信息量,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学生会写文章了,有了成就感,就能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

4 积累语言,写作搭桥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作文而言,就是要积累材料,积累语言。如果我们在作文前不积累语言,写作时就会无话可写,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要写好作文,就要积累丰厚的材料,积累优美的语言。要积累语言,我们就要博览群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话里我们体会得到读为写奠定基础,阅读能够促进写作。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如涓涓溪水般才思敏捷写出好文章。所以我们倡导“读好书,好读书”。但在乡村学校,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我们就应利用好教材,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加强朗读、背诵训练,鼓励学生把课本中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根据乡村条件尽量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如:号召学生捐书,建立班级图书角,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号召同学们在图书室借阅书,到县城书店阅读或买书等。教师不光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还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在小学中段应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多写日记,到了高段还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由此得出,学生积累了语言,还应学会迁移,尝试把这些语言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写作时语言才能如泉之涌,写出好文章。

5 评展存文,体验成功

乡镇小学学生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恐文”现象比较严重,更不用说自己评改作文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不管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有多大的难度,我们都要迎刃而上,创设学生评改作文的平台,改变在评改作文中“学生写,教师评改,教师评改,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习作评改方式尽量多元化,除开师评师改,还可采用小组互评互改、同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年段提出不同的评改要求,如对于中段学生的评改,要求评改格式、错别字,找病句,积累好词好句,对高段的评改要求提高,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在评改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评价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贵在激励,对后进生的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要特意提出来表扬,对于中差生要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对于优生的优美文章要让本人在课堂中宣读,让大家投其以羡慕的眼神。教师一定要注意批语的激励性,多写优点,少写缺点。学生评价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这种鼓励赏识教育就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把每单元有进步的作文和优秀作文,或者自练作文、作文竞赛的作文等在班级及学校的学习栏中展示出来,或者在黑板报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都来赏读,这样学生们写作的劲头会变得十足,写作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我班的学生杨斯林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征文中获得了三等奖,学生在作文竞赛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获得了荣誉,就会带动其他同学,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更高。另外应让学生养成存储作文的好习惯,根据乡村条件,让学生把一至六年级的作文誊抄在笔记本上,供自己或他人赏读,回顾总结,不断进步,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

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我们羌乡地区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改变教学观念,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摸索出适合羌乡学生作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快乐写作。

上一篇:浅议“激趣引导、探究交流、练习巩固”三步式... 下一篇:基于主题班会开展责任文化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