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17 04:51:05

牟定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 从农膜、化肥、农药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当地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P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云南牟定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86-02

随着大量农膜、化肥、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大幅提高粮经作物产量的同时加重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因利用率低而被大量焚烧,既影响空气质量,也诱发多种疾病,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农膜、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和治理对策。

1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1.1 废弃农膜污染

牟定县常年种植水稻6 000.00~6 333.33 hm2,薄膜育秧600.00~633.33 hm2,需用薄膜135~143 t;常年种植烤烟3 333.33~3 666.67 hm2,需用地膜250~275 t;常年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2 333.33~4 000.00 hm2,需用薄膜175~300 t;常年推广蔬菜地膜覆盖栽培666.67~1 000.00 hm2,需用地膜50~75 t;常年种植西瓜166.67~200.00 hm2,需用薄膜150~180 t。这些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塑料薄膜除水稻育秧、蔬菜大棚可以重复和连续利用外,其余都无法重复和连续利用,回收率不到10%。虽然农户会对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薄膜进行清理,但一方面难于清理干净,另一方面因无回收价值而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塑料薄膜是一种极难降解的材料,其残片滞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通透性变差,导致根系难以穿插、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v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w对农作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导致叶片枯黄,光合作用受阻,另外,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废旧塑料薄膜易被家畜和水生生物误食,轻则造成家畜和水生生物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重则死亡[1]。

1.2 化肥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年施用化肥量23 760 t,而且化肥的施用量还在逐年提高。化肥的施用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对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过量施用化肥有诸多不良影响。一是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还原后形成的亚硝酸盐会使人窒息死亡,具有致癌作用,能提高人类患癌症的几率;二是过量施用氮肥使禾本科作物籽粒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营养成分;三是过量施用磷肥对蔬菜、果树的果实大小、着色、形状、香味等有不良影响;四是影响土壤质量,单独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速度减缓甚至下降,部分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或养分不平衡,有益微生物的总量减少;五是部分化肥中含有污染成分,过量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相应的污染;六是化肥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河道、库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类藻、水葫芦等有害生物暴发,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2]。

1.3 农药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一年种植两熟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常年使用农药200 t。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粮经作物的产量增长了近1倍。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大量使用农药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大气、水环境。喷施在农作物上和进入土壤的农药能通过蒸发、蒸腾飘散在大气中,吸附在尘埃上随风飘散。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流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对人畜、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二是农药积累在可食用的果实、根茎、叶片中,对人畜造成危害。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会引起人畜神经功能紊乱,易致癌、致畸、致突变。三是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杀伤有益生物。大多数农药具有无选择性杀伤各种生物的性能,会导致青蛙、鸟类、蚯蚓等有益生物减少或灭绝。五是农药会阻碍农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3]。

1.4 秸秆焚烧

牟定县常年种植粮经作物2.75万hm2,共产生秸秆165 200 t,其中99 120 t用作饲料,3 200 t还田,350 t用作燃料,800 t随意堆放,61 700 t被焚烧。秸秆焚烧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空气。焚烧秸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增多,使人咳嗽、流泪、精神烦躁,诱发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病。二是引起火灾和交通事故。在村庄周围焚烧秸秆易引发火灾,在公路两旁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使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三是使土壤有机质减少,盐碱度增高。焚烧秸秆使氮素养分丧失殆尽,只剩下钾素和呈不溶解状磷素,难于被农作物吸收。并且使土壤的盐碱度增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出苗稀少、苗黄苗弱。四是使地温升高,加速地下害虫的孵化,对农作物幼苗造成危害。五是引起鸟类、蛇类逃迁,害虫、鼠害加重,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控制农用薄膜用量,减少污染

一是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及时清理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塑料薄膜,通过及时清理,降低其残片在土壤中的含量;二是完善废弃塑料薄膜的回收工艺,使得其可以被再利用;三是通过技术革新,研制易分解、残留率低的新型农膜,同时使用易降解的增塑剂,减少其毒害作用。

2.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一是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要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增加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优化测土配方施肥。二是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多种优点,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是要加大微生物肥的示范和推广。微肥能平衡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供给农作物各种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杀死有害菌群,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及有害病菌。四是要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增施或喷施微量元素生长剂及复合生物生长剂,促进农作物体内的营养快速转化,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4]。

2.3 控制农药用量,优化种植技术

一是加大农药管理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高剧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高剧毒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赤眼蜂、瓢虫等有益昆虫防治害虫和杀螟杆菌、苏云杆菌、青虫菌等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稻苞虫等。三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根据害虫的生态习性,使用诱饵、光线、黄板、诱虫灯等进行诱杀,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四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用井冈霉素预防和防治稻曲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制约生物农药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因素是价格过高,要采取政府主导的价格调控,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户适当补助。五是大力推广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是根据遗传多样性、病害流行学和立体空间的优势等基本原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是一项节本增效率、符合无公害农业发展方向的技术。通过对相同作物不同品种的优化栽培、不同作物的间套种对病菌和害虫阻隔,控制其传播和危害,减轻病虫造成的产量损失。据牟定县多年对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旱粮立体间套种的病虫害发生及产量损失的调查,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平均增产糯谷750 kg/hm2,平均增产值2 625元/hm2,减少稻瘟病的防治用药1~2次,减少防治成本和劳力投入450元/hm2,旱粮立体间套种平均增产量5 910 kg/hm2,平均增产值10 336元/hm2,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显著。六是提高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使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草鼠的防治适期,提高防治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六是集中科技力量,开发高剧毒农药的替代农药,满足农业生产对病虫草鼠害防治的需求。

2.4 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一是机械切碎还田。利用机械把秸秆切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的能力。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使其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吸收、口感好的优质饲料。三是人工切碎田。用铡刀把秸秆切碎覆盖还田能提高地温,减轻霜冻的危害。四是用于培育食用菌。把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进行配比用作食用菌栽培的基料。五是用于制取沼气。把秸秆作为沼气池的填充物制取沼气,用于农村居民做饭和照明,沼液可作为肥料还田。六是加强秸秆气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简化技术,降低成本,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难题,缓解煤、气、电的供应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把农村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农村。

3 参考文献

[1] 欧寿铭.废弃塑料制品污染的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保护,1996(3):141-142.

[2] 罗万友.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对策[J].农村科技,2006(9):22.

[3] 张玉霞,王广贞,刘延安,等.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8):19.

[4] 何丽莲,李元.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4):430-434.

上一篇:泸州市烟区海拔对烟叶烘烤特性及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图书馆多源大数据融合研究:问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