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从小得治!

时间:2022-10-17 02:59:05

一个关于“拖延”的故事……

从前有个魔王,在他准备隐退时,摆在面前的只剩下选出继承人的问题了。“到底谁适合做我的继承人呢?”魔王细细地考虑,于是他决定要测试他的三个徒弟:幻想、欺骗和拖延。

魔王让他们每个人想出一个对人类来说最大的谎言,只要谁的谎言编造得最好,谁就可以成为魔王的继承人。

幻想第一个挑战,他说:“我会告诉人类世界上没有地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会向他们保证,不必害怕做坏事。‘你们都会去天堂,所以不必害怕。’”

“他们为什么要信你?”魔王问。

“因为他们希望这样。”幻想回到,魔王露出了微笑。

第二个尝试的是欺骗,“我会告诉人类世界没有天堂,我会让他们相信上帝很早就已经抛弃他们,所以不必担心会惹起愤怒。”

“为什么他们要相信你?”魔王问。

“因为他们希望这样。”欺骗回到,魔王露出了笑容。

这时,魔王望着最后一个徒弟问:“那你的谎言是什么?”

拖延说:“我会告诉人们一切都不必着急,只要他们喜欢,他们想保持原状多久就多久,我告诉他们,世上的时间多得是。”

魔王继续问:“他们为什么会相信你?”

拖延自信地说:“他们一直这样相信!”

最后,魔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徒弟。他觉得这个决定明智极了。

“我亲爱的拖延,只有你的谎言永远是诅咒人类最好的谎言。”

“拖延”甚至比我们“希望”的能量更强大!甚至大人也会花上许多精力和时间来对抗这个“顽疾”。而对孩子来说,尽早发现意味着改变的机会,也许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孩子做事拖拉的背后,向我们传达出什么?

拖拉背后的“心里话”

“让他收拾玩具,可以收拾几个小时,最后还是东歪西倒一大片,每次我看不下去帮他收拾后,他下次又是这样……”

孩子内心:“我在想要怎么收拾才好玩,原来这个和那个可以这样叠起来呀……妈妈很烦一直在打断我,我想自己来,怎么每次都不可以自己完成呢?”

对低龄的孩子来说,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模仿当中,他们的速度和专注度都没法像成人一样敏捷准确,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反复“试错”的阶段。如果这时大人强行打断或者插手帮忙,其实就是打破孩子尝试的过程,所以接下来孩子才会接而不舍地反复挑战自己,在大人眼中这又成了“不乖”的表现。

指引代替催促:父母需要适当放缓自己的节奏去观察孩子的反应,让孩子去摸索;另外,父母需要观察事情是不是高于孩子的能力,孩子未能掌握其中要领,然后利用一些竞技类的小游戏,如比比谁穿衣服更快、看谁最快睡着等,通过游戏教导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能力,也让孩子习惯合理做事的时间安排。

“我想不通明明时间那么充裕,她还是有办法把家庭作业拖到临回学校的前一天才做。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几乎都要熬夜才做出来,前面的时间就在看电视……”

孩子内心:“反正能够交上作业,什么时候完成都一样啦。先看一会节目吧,趁爸妈不在家,不然等下就看不成了。”

对年纪稍长一点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非常强,孩子会习惯看到眼前能够满足喜好的事情,譬如先吃零食、先玩一会儿、先看电视等。孩子拖延某件事情,本身就反映出他们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家长更需要及时引导孩子,而非一味责备。

给孩子自主的时间:家长可以主动给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别让做孩子误会无论快和慢的结果都是差不多,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孩子明白时间利用的价值。譬如预计孩子在完成一个作业中的需时,如果能良好完成了,接下来的时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支配。

“战拖”小贴士

“快”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训练来增强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从而减少时间上的拖沓。譬如,和宝宝一起比赛穿袜子谁更快更整齐,在比赛之前教孩子正确的穿着方法,而比赛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随着孩子的进度而调整,目的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越来越熟练,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结束立即“停”:杜绝拖延的习惯,切断所有恶性循环的机会。譬如如果孩子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任务,而事实上这是孩子能力以内的程度,家长可以让孩子停下作业,别让一个事情接着影响睡眠、早起等后续一系列活动。尽管可能会有一两次不能如期交作业,但孩子需要意识到拖延带来的后果,才能自发加快做事的速度。

上一篇:吃坚果,好过冬! 下一篇:孕妈的“甲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