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时间:2022-10-17 02:36:43

论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可以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审美

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判断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我们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审美情景,让学生更好的“入境”,达到审美目的

语文审美教育与情景和心境有关,因此,创设一定的审美情景,有助于审美化教学的进行。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审美活动的主导者。我们努力运用生动、亲切、自然、得体的语言,或妙趣横生的旁征博引、或形象逼真的演示,来创造一种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在审美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审美活动与语文学习中。审美教育不同于科学知识教育及道德伦理教育,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深远性的特点,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美育读本,但是如果课文中的人、事、物,不能在学生脑中“活”起来,那就谈不上审美教育了,所以,我们还精心选择好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能更好的“入境”,达到语文学习审美化的目的。

二、审慎的运用媒体,让学生感受意境形象美

阅读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文章,审慎的运用媒体,也会让学生在感受意境形象美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形成共鸣。具体有如下三个途径:

(一)通过媒体精选并制作美的画面

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如《斑羚飞渡》一课,通过动画效果的精心制作,把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彩、令人陶醉的美景与斑羚飞渡悬崖,用生命组成的彩虹的辉煌悲壮交相辉映,直接给学生以视觉的强烈冲击,以达到精神上的震撼和深刻的反思。同样《桥之美》类说明文和《三峡》类诗词课件,采用这种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三峡》一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在教授此课前,我先将三峡风光片根据课文内容剪辑下来,制成了课件,加上配音与配乐。上课时我先将此视频放给学生。三峡优美的风光,很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当学生一起对着画面齐背课文时,他们已完全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了。三峡夏季的水流湍急、春冬的清荣峻茂、秋季的空灵肃杀,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更体会到文章遣词精当、隽永优美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受到了美的熏陶,激发了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情感。老师也深受感染,与学生一起吟诵起来。

(二) 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在课件制作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优美的音乐,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例如,在制作《云南的歌会》课件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欣赏云南原生态民歌,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感受淳朴的发风之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教《渭城曲》,先让学生反复听诗歌录音感知内容,然后运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诗歌主题插图,让学生细致观察:平日路尘飞扬,路旁的柳树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显出那青翠的本色,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春”,总之,清朗的天空,洁净的道路,翠绿的杨柳,青青的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最后播放《渭城曲》录音带,渲染出离别的气氛。这样就十分形象逼真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深挚的离别之情,让学生尽情地陶醉在美的艺术氛围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灵性,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深化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宋其蕤.课堂教学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锡庆.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艺术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要从一日活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