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之说――天青色等烟云

时间:2022-10-17 02:14:31

一、汝窑概论

汝窑系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钧、官、哥、定齐名于世,世人俗称“五大名窑”,其准确说法应是“宋五大名窑”。溯其渊源,中国陶瓷发展自晋有原始青瓷后,通过汉唐数百年沉积与实践和制瓷工匠们的不断探索发现,终于使泥与火的产物――陶瓷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完美境界。特别是在北宋年间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且徽宗皇帝酷爱艺术,不遗余力大肆倡导、关心,故“五大名窑”相继产生,为中国陶瓷史上添了一抹重彩,为世间留下了美谈和绚丽的瑰宝。

“五大名窑”即“汝(河南宝丰),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官(河南开封),定(河北曲阳),其中汝、官、哥都是以青釉著称,定窑为白瓷釉刻花,只有钧窑是红釉。由此可以看出宋时人们的审美以质朴、素雅的情怀为风尚。

依据现在考古发现与合理推断,汝窑应始于唐而兴于宋,经历了不衰的沧桑,在北宋晚期徽宗大观时,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瓷器”,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据笔者臆断,定窑之所以芒口,则是足部满釉,乃是顺应宫闱之中桌面均是高档芒漆器,相当考究,如足部无釉则对桌面损伤较重、划痕不雅,然后,芒口对嘴又口感欠佳,故又镶金、银碗口。而汝窑碗盘是满釉支烧,口沿皆光滑,实在是当时最完美之典创。同时汝窑釉色呈天青色,帝王眼中,天子――天青,天为大,天色博大精深。进贡宫廷实是绝佳选择,使汝窑成为御用贡品。南宋人周辉《清波杂谈》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釉,唯供御拣退后方许出卖,近尤其难得”。从北宋初年创烧的汝瓷到大观时为宫廷垄断,并派官督造,不计成本,从而创造出了似玉非玉、胎薄釉润、青如天、明如镜的一代名窑。“五窑之魁”的美誉由此产生。

二、汝窑器的特点与鉴赏

汝窑产品主要有天青、粉青、豆青、越白,以天青、粉青为上品。汝瓷以铁还原作为成色肌理,它的颜色是由极其微妙和敏感的气氛所决定,以氧化焰与还原焰结合烧成。不同的气氛所产生的效果都有差异,温度的高低,青色深浅也有变化。釉料则是由数十种天然原矿石组成,不含有任何人工化学成分,完全是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根据笔者20多年的烧造经验,粉青、天青、豆青、越白均是同一个釉料配方,是在不同的炉内气氛中产生的不同反应。现有人用化工颜料成色之仿汝则颜色死板,边沿凸起部位,也成青色。而天然矿石成色则非常明快,边沿与凸起部位呈微红,稍黄的蜡口(即铜口)。整体釉色在不同的光线下,有明显的颜色变化。白色光源下发粉青,阳光(自然光)下呈天青。颜色釉没有变化均是暗色。

汝窑器形,端庄大气,釉色温润,眼睛直观,釉面平整度极高,手触尤如玉石之感觉,釉质细腻,光泽莹润。从宋汝瓷残片直观:碗盘类造型端正,外撇足,小足深腹,足子有一定深度,足沿精细而薄,棱角分明,足沿釉层较薄呈蜡黄色而泛微红色。口沿则更薄,坯胎整体薄而有致,手感很轻,它与其他窑口相比更显珍贵。造型合理,大小器物均给人一种精美灵巧之感,与现在仿品相比,有再现仙风道骨之感。

汝瓷器釉面平整,光滑而润泽,施釉均匀没有釉缕或堆釉现象,特别是过火器物,均现豆绿透明质(此状属纯天然窑变还原焰烧成特征,也是现代色釉仿品所不能及之处)。

精工细作乃汝瓷的重要特征,其支烧痕迹更为精美。采用含铝较高的矿石制作支钉,并把支钉固定在垫圈上以完成烧制中的稳定性,烧成后去掉支钉,则留下痕迹如芝麻粒大小为上品(故有芝麻花之称)。烧制中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现在仿品真正的不使用化工颜料的纯窑变成色也与宋时原理特征一致,但多数是厚釉成色,仿品中有支痕如芝麻花之器可定有新工艺颜料成分。此种工艺也是现在仿品所不能逾越宋汝的技术瓶颈之一。

三、汝窑器的造型与装饰

汝瓷的造型颇多,瓶、盏、炉、洗、熏、尊、碗、盘等皆有之,除传世品全世界74件外(已登记造册),近数十年来,随着清凉寺窑址的挖掘,打破了以前专家们对汝窑的部分认识,从而对汝窑的造型与装饰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汝窑无雕饰”,这是数百年来的一种说法。而宝丰大营镇蛮子营发现的窑藏汝瓷珍品中就有两个龙纹牡丹钵(1),口直径约26.5cm,内部用阴线雕一条盘龙,外部从沿部向下饰满花刻以牡丹大瓣纹,刻工精美,起伏参插。另一个外部刻大莲花瓣纹,层层叠叠,装饰手法高超。在宝丰清凉寺挖掘出土的刻花鹅颈瓶上则满身粗阴线刻画了一株玉兰花,花瓣肥大,枝茎缠绕。特别是莲花香熏炉,更是巧夺天工,有数层莲花瓣组成的高浮雕仰俯莲花,每个花瓣上均有精细的一圈小乳钉组成乳晕,中一小圆点为,刻画精美,细致入微,从而可以看出汝窑的烧造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高超地步。

由于天青釉本身的似玉非玉,有一定的乳浊覆盖性这是釉的特质,但汝窑祖先们能打破这一特性,显示这么精美的雕饰,确非今人能比,“汝瓷为魁,确是非同寻常,我已多次感慨:汝瓷是以实力居鳌头,绝非传说浪得虚名。”

汝窑的天青色更是别具个性。“雨过天晴云,请般颜色做将来”,是宋徽宗对汝窑的勉励与肯定。白云开处,大雨过后,清新的万物,苍茫天空艳而不俗,青而不躁,深遂而神秘,可望不可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充分提示了艺术皇帝的高深造诣和对天青色的向往,形象恰当地体现了当时他对汝瓷的赞美。

汝窑天青釉,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层中有蝉翼般的冰片,疏密相间的气泡有如颗颗珍珠五光十色。纵观青瓷各窑口,它的颜色与众不同,青中泛绿,娇而不艳,它的阳光之气使人叹服。

汝窑传世经典之作有三足奁、莲花香熏炉、莲花碗、荷花瓶、盘龙莲花钵、莲花盘等,其造型都与佛家有着紧密的结合。说明宋朝佛教已盛行,受到宫廷和大众的敬奉,加上莲花的品性和特殊生存环境,是人们追求的一种风尚,像汝瓷豆绿中,碗、盘莲花题材更多。碗中刻海水、莲花,游鱼寓意“连年有余”,刻小孩子、莲花寓意“莲(连)生贵子。

“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宋督学孙灏赞汝窑碗盘。就目前发现宋汝碗盘造型十数种之多,大部分全为实用器,基本特点是:

1. 敞口稍外撇,弧腹小足,薄沿。

2. 敞口弧壁,深腹平底,底足内凹。

3. 敞口板沿,浅腹平底,薄沿。(2)

汝瓷均胎质极薄,轻巧,就目前来说,国际市场价均在千万美金以上。

四、汝窑的烧造及工艺特征

汝瓷的烧造宋时用柴烧,窑炉基本上是采用馒头形导焰窑,俗称馒头窑。根据考古挖掘发现,汝瓷烧造窑炉体积(内)都不是很大,以小型为多,因汝瓷烧造双气氛成瓷(窑内重还原时需成负压),窑炉过大则烧成气氛很难控制。古代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再加上此种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不一,故也有“汝窑无大器”之说。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的不同细观其色也略有不同。

汝瓷的烧造工艺,满釉支烧,碗盘类产品大多采用支钉烧成,而大一点的器皿则用垫并或擦足工艺。就目前而论,汝瓷支钉为单数:三个、五个。七支钉没有发现,再大或重的器物明显已不适应支钉烧制。

在成型工艺上,汝瓷天青釉(官窑),手工拉坯成型,胎薄、泥细,碗盘、炉、洗、尊等,其异形,人物、动物、鸟兽则用手和辅助模具压坯而成。十分细致和考究,雕刻细腻。汝官瓷中未发现有印模产品。

碗、盘、瓶等器物,对口沿和足部非常讲究,口沿薄而规矩,采用高圈足而又精薄,型外撇,大气而不粗笨。处理的非常适当,给人一种典雅高贵之感。

五、汝窑诸问题

1. 汝钧不分说

在二十多年来的对汝窑的考察及仿制研究中,汝钧不分是一些只看标本的学者说法(主要是指天蓝釉,和天蓝釉挂斑的器型),溯其源:宋汝州和神只一山之隔,就其地理位置很近,交流和学习借鉴肯定很多。细致观察,宋钧瓷胎质稍粗,铁含量较大,胎中黑色斑点明显,胎色发酱色。然而胎的颜色深浅使青釉瓷的釉面及颜色具有很大差别,故钧瓷显得粗犷,其造型也较纯厚,胎的厚度也非常明显,有压手之感。而汝瓷相反,胎质细腻且胎表面稍发黄白,铁质甚少,所以釉面匀净,胎偏薄,造型精巧,薄而轻。釉面颜色较润,色泽明快。特别是鸡血红斑汝窑则现紫红,颜色柔而干净。而钧瓷,红斑较粗(有结晶出现的特点)。

汝钧之分,实则在于原料的选择与加工工艺上的不同。

2. 汝窑的前身及产生

笔者认为汝窑的产生应受越窑的影响启发,而前身应是始于唐兴于宋。基础上应是汝瓷民窑(宋时汝州境内窑址有数百座之多,据传说:严和店(验货店)到段店一天进万贯。窑火遮天蔽日。几个大的窑址集群分别有严和店(现有大量窑具堆集成丘),桃木沟,罗圈,大峪,车沟,陈家庄,黄窑,大碗窑,清凉寺等。汝窑的一代精良,应是在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产生。

3. 汝窑就是因地名而致

汝窑应分官窑、民窑即可,现代考古专家把汝窑定为汝官窑,而把豆绿釉划为耀州窑,甚为不妥,给人们一个很模糊且容易混淆的因素。笔者认为应统一说法,汝官窑(指官办窑业),汝瓷是泛指(天青釉,天蓝釉,豆绿釉等),没有汝(民)窑,哪有汝(官)窑。能够产生汝官窑的庞大体系,竟没有受到重视,而划为其他窑口。

六、汝窑的艺术成就

汝瓷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努力后成就了一代辉煌。金兵入侵后,宋室南迁,工匠遭杀,窑空烟冷,然后汝窑先祖的不懈努力及高超技术在一件件传世瑰宝上得到了体现。为世人创造了永恒的经典。受到了历代帝王和百姓的敬仰。

汝瓷的艺术成就:

1. 创造了窑变(铁还原)的惊世之美色:天青色。娇荣隽秀,温文端庄,似玉非玉。

2. 满釉支烧,薄如纸。开创了实用器形中的最高工艺境界。

3. 选题考究,以莲花为主题,展现了一片清净世界,不争色,不妖艳,以博大的天青色征服世人,征服帝王。历朝历代,被皇家尊为镇宫之宝、祥瑞之物。从不陪土入葬。百姓则视为可望不可及的珍宝。它的工艺、技术、精髓、思想对中国陶瓷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以上观点和说法谬误之处,望专家、学者、同仁批评指正。

注释:

(1)(2)赵青云.汝窑的新发现.

上一篇:北朝时期“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艺术赏与鉴(... 下一篇:艺术瑰宝南阳汉代画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