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7 01:45:42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 近些年来,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中原腹地的偃师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和技术,但是正是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才使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此,着重从调研角度对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做出合理客观评价。

关键词:产业集聚;经济建设;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65-02

对于还不够发达的偃师市的经济发展,要迅速扭转落后局面,获得“跨越式”的发展,除了要开展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工作,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将引资来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集聚起来,从而发挥更大的产业优势。

1 偃师市建立产业集聚区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能够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即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从国际范围来看,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用地理空间集聚的方式,优势产业总是与其集聚的特定区域相联系,为人们所熟知。产业集聚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在1970年代初期还是意大利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工业化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但通过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并以不起眼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家具业等迅速崛起,1985年成为意大利21个经济区中第二富裕的地区,工资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25%。改革开放为中国产业空间集聚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近十几年来,中国产业地理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形成了众多的专业化生产区,体现了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的特征,如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上海的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广东佛山的陶瓷业、东莞的电子产业和服装业、惠州的制鞋业、中山的灯具业、顺德的家具业和家电业、澄海市的玩具业和工艺品业;浙江赚州的领带业、温州的制鞋业、眼镜和服装业义乌的小商品业、绍兴的轻纺和化纤业、永康的五金业、海宁的皮革和服装业、余姚的轻工模具业、诸暨大塘的织袜业,柳市的低压电器业、台州的精细化工业等。比较一下这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无论在融资渠道、技术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市场规划、企业制度、行政管理方面,中小城市几乎都没有优势可言,然而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来看,这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相比却毫不逊色。究其原因,那些具备竞争力的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一个地方集中力量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形成所谓的产业集聚,一些中小城市以产业集聚方式生产的产品,其竞争力往往要比中心城市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更强,以致于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的产品不得不退出相应的市场。这些产业的空间集聚不断刷新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靓点。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中原腹地的偃师市,要想真正摆脱落后的局面,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产业集聚区是最有效的途径。

1.2 有利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偃师市将大量引进国内外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可以为产业集聚区带来资金和技术,也可以带来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同样,可以造就一批新型的管理人才,招商引进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的本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可以身体力行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方法,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专家。另外,集聚区招商引资引进来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还可使整个地区员工的素质有所提高,招商引资带来的对本地企业的规范管理和转换机制的效应,还会通过产业关联和示范效果等渠道发挥作用。产业集聚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的企业与国内、国际经济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供销渠道、技术开发、市场、信贷关系等。这些经济联系带动了产业集聚区内投资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的可以将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偃师市经济出口增长。

1.3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产业集聚区大量的企业得以建立和投产运营,不仅为偃师市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来源,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由配套产业的投资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极大地缓解偃师市政府的就业压力,帮助偃师人民安居乐业。

2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招商项目规模不大,国外项目较少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是偃师市中心城区的商业副中心、偃师中心城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全国重要的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生产基地、洛阳市机械加工生产基地,是偃师市跨越洛河向南发展的新区先导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位于偃师市中心城区岳滩镇境内,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2.86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1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内现有各类生产性企业112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但是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言,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招商引资项目规模并不大,大都属于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外商投资更加缺乏。截止2010年8月底,在引进资金方面,偃师市市外境内资金达到25.7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80.5%,来源地主要集中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带,而境外资金仅有2465万美元,项目开工率为65.17%,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仅有8个。

2.2 基础实施不完善,对外商缺乏吸引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偃师市产业集聚区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和高度重视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物流中心为主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很多县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市区和其他成熟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言仍然差距很大,有些地方因为电力不足经常出现停电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垃圾治理问题严重导致企业员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等等。生活方面最拖后腿的是娱乐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偃师市投资商生活环境的整体评价,还有就是居住条件和名气较好的学校、医院大都在洛阳市区,对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客商们而言仍旧不方便。另外,偃师市没有机场,很多航班都要到郑州乘坐,国际航班则要到北京的首都机场和上海的浦东机场换乘,等等以上原因都使外商感到生活环境欠佳。

2.3 区位品牌缺乏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相对于洛阳市其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规模上还有集聚度上都比较成熟,三轮摩托车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通过仔细研究,所有的三轮摩托车全部是贴牌生产,没有一家是当地自己的品牌,尽管招商引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但是如果长期缺乏区位自主品牌,那么即使三轮摩托车的产业集聚规模做大了,当地企业仍然只是作为产业链的末端,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样,偃师市在制鞋业、化工业等产业方面全都面临区位品牌缺乏的问题,这从长远看来是不利于集聚区的发展的。因此,在加强产业集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建立相关产业链的同时,一定要创建偃师市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形成长效的产业集聚区发展动力机制。

3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需要形成特色规模的集群体系

偃师市政府应制定长远的产业规划,准确定位特色化产业集群的主产业链,围绕产业主链集聚主题进行招商,选择关联性强的企业加盟企业集群,尤其要重视产业链的关键性生产环节,避免因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政绩形象工程而盲目堆砌企业的行为。因此,产业关联度是政府选择企业加盟集群的首要因素。偃师市在三轮摩托车产业已经逐渐集群体系,现在关键的是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3.2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区位基础设施优势

偃师市政府一方面应加大资源的集中投入,营造县域内公共服务产品集中产出的局部优势,诱导企业向集聚区优势集中,使得企业能够借助聚集区域设施共享优势,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将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县域内部结构性失衡的现状,克服“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效应,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3 培育区位品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

企业集群的产关联性和同质性,为区位品牌的形成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提供了可能,基于区位品牌的共享性,在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中需要政府协调和均衡作为独立法人各企业间的经济利益,以消除经济的外部性,帮助群内企业建立对整体营销行动信心,加强企业间的凝聚力,利用区位品牌起到提高产品知名度,传播产品信息,扩大市场需求,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借助区位整体营销战改善企业营销方式,共享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取得区内企业协同效应。同时偃师市政府应制定相关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对利用区位品牌进行掠夺性经营,大肆产和销售低劣产品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打击,维护区位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2).

[2]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上一篇: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 下一篇: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协调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