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主体差异创新地理课堂

时间:2022-10-17 01:01:55

尊重主体差异创新地理课堂

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突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此来促进学生课堂信息生成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 主体差异

新课程提出: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化以及差异化。智力的多元化意思就是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力。智力的差异化意思就是每种智力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体现的也都不一样。通俗的讲就是,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在以往地理教学管理中,我们只是运用其中的两三项智能来对孩子的进行优秀与否的判断,即只重视了具有语言天分、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的学生,而对于大部分具有其他种类智能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提高。所以要求我们教师了解个体智能差异,尊重个体智能差异,给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相信天生我才皆有用,使每位学生的成功成为可能。下面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管理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学生个性的多元

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一定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才能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我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咨询前任教师,课内外的细心观察等)来了解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我所在的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很多动,完成作业需要别人的督促,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成绩很不理想。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们不是一无是处,有的语言智能是强项,口齿伶俐;有的绘画能力很强;有的团结同学,爱交往;有的观察力特别好等。于是我便因材施教,语言强的,我故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请他回答或朗读地理课本中重要点,适时鼓励评价;管理强的我向班主任建议分配其当副班长、组长等职务;观察力好的,我分配其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然后在班里大家点评,其信心大增;绘画能力强的,我分配他绘制一些地理常用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等;一段时间过后,他们都变得遵守纪律了,作业也能积极完成了,进步非常明显。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尽可能的体现多种智能,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如以图学课法,地理课常常会用到地图,我从初一开始引导他们学习运用地图这个基本的学习工具,让其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和基本环境状况;让其通过地图反映地理事实数据、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让其填绘简单的地图,反映地理事实的分布和联系概况。这样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智能、逻辑思维智能、观察智能、绘画等智能。 再如再现情景法,就是以文本为载体,以多媒体、幻灯、录像、挂图等多种表现形式,去再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如:“地形的变化”一节,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较差,教师就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在这节中“褶皱、断层的形成”部分是教学难点。教师可播放“褶皱、断层形成”的幻灯片,把整个过程演示出来,突破、化解这个教学难点,然后让学生小组互相描述形成过程,学生谈的很有兴趣,也很到位。 这既发展了语言、观察、倾听智能,又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同时还巧妙地辐射了学生的空间智能。教师多样的授课方式能使学生各项智能均有发展机会。

三、学习方式的多元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有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参观等。其中合作学习是我在地理课中用的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后合理安排组员,选举组长进行管理,出示问题时,学生间互相交流、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合作展示。如在讲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其中第一组四个人展示了四张图片,是关于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片,四个人轮流问下面同学: 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这组学生在讲台上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还适时的做出补充、点评,小组学生组内分工明确,有读题、有点评、有计分、有总结等,成员们提问的环环相扣,井井有条, 让我不由地赞叹学生们的创造力!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展人际交往智能,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

四、作业形式的多元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课堂中,作业形式也应是多元的。需要教师积极的创新作业形式,如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学习《疆域与行政区划》,要求学生课下收集硬纸片,制作我国拼图,课上开展行政区拼图游戏。学习《人口与民族》时,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课上以组为单位交流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在这样作业学习中,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录像等收集到很多资料,在班级中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想象、绘画、观察、写作、人际交往等多种智能。

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有助于构建有效地理课堂,有助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所以,希望其他教师也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让我们共同分享地理课堂高效成功的经验,分享学生成才的经典。

上一篇:小课堂大学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