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7 12:54:37

关于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当前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社会的需求,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从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措施以及经过改革之后取得的成果,并对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未来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文科;计算机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498-02

The Thoughts of College Liberal Arts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WANG Fei, WANG Xing-he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Center, Shanghai 2002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popular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 liberal arts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liberal arts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lasses to raise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lastly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arts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Key words: arts; computer education; reform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许多企事业单位都越来越重视求职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时代的进步要求文科学生也要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据计算机教育期刊中“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研究”一文的调查数据显示,华东地区几所高校的本科生中文科专业的占60.8%,国家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出台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所以这就使得各类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文科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因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通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现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本文将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上的问题,谈谈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2 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课改革

2.1 教学内容

如今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文科计算机基础课是关于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教学,因此许多毕业生对硬件方面的认识知之甚少,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出现简单的硬件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正常的学习,因此,高校在开设基础课时应加强这方面的力度,让学生拥有对计算机的感官认识。其次根据文科生自身的特点,学校应更多地向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特点和爱好的选修课供学生学习,从而拓宽他们对计算机更深层次的掌握。此外,虽然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计算机,但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教学资源差异很大,而且在中学阶段,计算机课是非考试课程,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会有所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各有高低。根据调查数据,大约76.38%以上的学生接触过Office的基本内容,6.21%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40.34%的学生接触过Internet。考虑到当前大学新生计算机教育非零起点,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一个能力水平测试,把握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供资料。对那些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计算机的其他课程,对那些不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则应根据其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班教学。此外教材的内容也应与当前比较流行与实用的主流软件一致,让学生熟悉与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已从传统的黑板走向了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室,可以使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学生能够从感性上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步骤,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它并没有改变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根据文科生自身的特点,即他们思维活跃,更擅长于形象思维,信息处理具有非结构化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思维的途径。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形象思维的过程,使枯燥的基本概念以动画形式展开,将知识性与趣味相结合,通过形象的动画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兴趣是学习一项技能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真正的兴趣,从而转由被动到主动。从事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熟悉所教的专业,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懂得他们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当今比较认可的三部曲,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网络教室,它具有丰富的系统功能,很容易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适合文科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虽然网络教室还未普及,不过据中国计算机报的调查数据,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应用已达到了32.6%的比例,可见教学已越来越向信息化迈进。此外计算机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是可以在课堂之外学习与交流,基于这点,我们建立了一个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课件与实验要求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资料放在这个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学习资料,还可以通过给教师留言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3 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验课改革

计算机重在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是重点,可是在许多高校中出现了一个教师同时辅导多个班级的实验的现象,对实验课的重视远远不够,学生在实验课上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把实验课当作是娱乐,作业相互拷贝,考试找人代考现象也屡见不鲜。所以学校可以开设一支实验室队伍,这些队伍的成员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研究生,还可以让班级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所用的软件与教材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确保应用软件的及时更新,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实验环境。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文件所述,计算机实验课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开发型实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目前高校的多数实验还是属于验证型的,然而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各校在保证第一类实验的基础上,要着手第二类实验的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尝试开出第三类实验,争取做到三类实验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实验题目,精心组织实验课。初次上机的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如不正确引导,随着操作难度的增加,操作内容的单一,这种热情很快会消失,容易感到单调和乏味。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充分利用个别教学引导他们进行探索解决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可能会很快完成实验,我们可以请这些同学帮助那些还不熟练的同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采用了“一对一”方法,也就是组织全班学生按学习状况好坏搭配并允许其自由选择结成伙伴,上机操作时临近而坐,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激励,在学生练习操作时,结伴的同学中操作困难的向操作熟练的同学请教,这些同学以仔细的操作步骤和示范给以指点,有些问题甚至可以促使他们去深入思考其他操作步骤,对于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讨论,这样也同时促使了生生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此外,在做以“任务”驱动为主和创新型的项目时,我们采取分组的方法,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其中组长可以轮流担任,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任务,最后让这些组长向其他组的成员介绍所做的项目。这样的话不仅使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还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平时不太用功的同学在考试前临时包佛脚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与平时认真的同学同样的成绩,这样会挫败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养成了平时不用功,考前抱佛脚的不良恶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体现计算机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种小实验(70%)+综合实验(30%)的考核方式,其中小实验内容主要是平时的单个实验完成情况及质量,综合实验是最后期末的上机考核,其中包括理论题和操作题。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能力考核,注重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课上所提的问题也多了,气氛也活跃起来,通过调查我们得知这种考核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平时认真一点不但可以掌握技能还可以轻松通过考试。

4 结束语

如今,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多年的经验,已经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培养了许多适应时展的通才。我们在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包括通过新生入学的分流考试实施分班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将有关硬件知识的比率提高,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一对一和分组合作的方式,以及改革考核方式之后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普遍增强,其计算机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个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教育方案,相信一定可以使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邢茹,王行恒.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2]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宋君安.关于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03).

[4] 于景伟.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3(06).

上一篇:切实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深度激发学生计算... 下一篇:首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