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运动鞋运动鞋

时间:2022-10-17 12:04:13

什么样的运动鞋运动鞋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一生要走大约40万2千公里的路,这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5圈。而你对自己的脚又了解多少呢?

人的脚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无数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它们合作完成脚的各种基本动作。

一双合脚的鞋,不仅能避免脚在长时间运动后出现水泡,还能减轻走路时产生的振动和摩擦,使脚更好地承受身体的重量,提高运动速度。

如果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脚是哪一种类型?鞋子的构造是怎样的?不同类型的鞋子有什么区别?鞋子如何保护脚?什么样的鞋子适合你?也许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MCG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鞋子是一种关于人体健康的重要玩意。当然,如果你可以把脚扛在肩膀上走路,那就另当别论。这样一个生活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话题,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装备,同样蕴含了许多科技。我们将以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运动鞋为例,让你学会如何挑选真正合脚的鞋子。

历史与品牌

从蒙昧时代的赤脚,到穿着普通的鞋子,古代的运动员都没有使用过真正意义上的运动鞋。直到19世纪,英国的田径教练发现,在鞋底前掌位置装上抓地性良好的鞋底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1868年,美国田径选手威廉・柯蒂斯将钉子置入自己的跑鞋鞋底,大大提高了比赛成绩。此后,世界各国的运动鞋制造商纷纷投身运动鞋产业。发展而今,运动鞋的种类划分,工业设计及科技含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Adidas 德国

1920年―Adidas的创始人Adi Dassler(阿迪・达斯勒)先生创制了第一双训练运动鞋。

1948年―Adi Dassler先生用他的名字合成“Adidas”作为商品品牌并申请注册。

1949年―Adidas的三线商标问世。

1972年―Adidas三叶草商标诞生。

1997年―并购以销售滑雪、高尔夫装备而闻名于世的赛拉蒙公司。

2005年―兼并运动厂商Reebok公司。

Asics 日本

1949年―鬼冢喜八郎在日本神户创立Asics的前身:Onitsuka Tiger。

1956年―Onitsuka Tiger出现在奥运赛场,受到世界各地体育健儿的喜爱与推崇。

1970年―Onitsuka Tiger成为美国最大的跑鞋生产商。

1977年―鬼冢喜八郎整合公司并创立Asics,使产品走向多元化。

2002年―Asics挤身全球五大运动用品品牌的行列。

Converse 美国

1908年―Marquis Miller Converse在美国麻州小镇创立了Converse橡胶鞋鞋厂,专门生产运动鞋。

1917年―Converse的典范之作All Star运动鞋问世。

1982年―Convers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1991年―Converse篮球鞋成为了NBA指定比赛用鞋。

1993年―中国东莞宝元鞋业有限公司取得美国Converse(匡威)中国总。

2003年―Nike公司并购Converse。

New Balance 美国

1906年―New Balance创立于美国波士顿,专门替特殊脚型者缝制运动鞋。

1960年―New Balance进军运动鞋界,许多马拉松选手对这该品牌钟爱有加。

1972年―James S. Davis买下了New Balance公司,并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76年―New Balance被《Runner's World》专业运动杂志评选为“世界第一慢跑鞋”。

2000年―New Balance成为悉尼奥运会中国国家田径代表队指定服装。

2003年―New Balance正式登陆中国。

Mizuno 日本

1906年―日本美津浓株式会社成立。

1966年―与Speedo公司就泳装技术合作。

1972年―在日本东证, 大证第一部股票上市。

1975年―韩国美津浓(非直接投资)委托制造开始。

1993年―负责亚洲地区生产管理的公司“香港美津浓”业务开始。

1994年―与上海文化用品总公司合并,成立“上海美津浓有限公司”。

Nike 美国

1964年―耐特和鲍尔曼各投资500美金成立蓝带体育用品运动公司(BLUE RIBBON SPORTS),在美国虎牌运动鞋。

1972年―在蓝带体育用品运动公司的基础上,Nike公司正式成立。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开始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

1980年―公司上市,并进入中国市场。

1996年―Nike(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

其他知名运动鞋生产商还包括:意大利的Fila、Kappa、Diadora、Lotto,英国的Umbro、Reebok,法国的Le Coq Sportif,德国的Puma。当然,还有咱们中国的李宁。

运动鞋的结构与材料

要想买双真正合脚的鞋子,咱们还得对鞋子的材料和构造稍作了解。比如:日本Asics体育用品公司,曾研制出抗冲击材料Speva,内置于鞋底的数百万个该种材料分子在人行进中像弹簧一样伸缩,减轻冲击并为下一个步伐助推。与此同时,NewBalance研制出“滚轴稳定系统”,将杜邦公司设计的超轻材料Hytrel置入鞋底,达到同样的效果。

结构

运动鞋由鞋面和鞋底组成。而鞋底的好坏直接决定鞋的优劣。而运动鞋的鞋底一般由中底(Midsole)和外底(Outsole)组成。

从外部看,鞋底下薄薄的一层防滑和耐磨的黑色材料就是外底。外底和鞋垫之间的部分就是中底。中底既是保护脚的关键,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中底采用了大量的白色避震材料。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鞋底的前掌部分有两道白色的沟纹(SplitHeel & Flex Grooves),它们可以保证鞋能够被顺利弯折。

鞋底中部的中桥(Midfoot Support)采用PU材料的稳定承托装置(Stability Web)。它的密度较大、抗压性好,可以保护足弓。当然并非所有鞋都有这个让前后脚掌分离的结构。如果足弓正常的人长期穿着这种没有中桥的鞋进行运动,那他的足弓可能会塌下来。对于有扁平足或者体重较大的人来说,这个结构简直就是灾难。在鞋底后跟的中间,有一部分没有粘合耐磨材料且与地面始终保持

一段距离。在运动时,脚后跟会因这一结构而稍微下陷,并获得一个较为稳定和舒适的包裹状态。

材料

RB(Rubber)

橡胶

RB包含天然橡胶、人工合成胶,其质量较重,耐磨性好,一般被用于各种运动鞋的外底。

TPR(Themoplastic Rubber)

热塑性橡胶

这是一种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特 性的材料。TPR材料的鞋底弹性比PVC的要好。把鞋底向下拿着,自然掉落下去,如果能弹起来的话就是TPR材质的。

PVC(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材料

PVC的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强,但手感较硬。其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在曲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长期放置后会出现白斑。其重量比TPR的要重,价格比TPR便宜。PVC有较强的异味,且容易在寒冷条件下断裂。PVC多被用在里料或非承重部位。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它是由二异氰酸酯和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生成的线性高分子材料。

PU(Polyurethane)

高分子聚氨脂合成材料PU硬度高,抗压性好,是一种大密度耐用材料,经常被用在后掌中底夹层中。同时,它也是最轻最耐磨的鞋底材料,但价格也最贵,一般被用在鞋的承重部位。PU材料的人造皮革则可以适用于鞋类的面料。

Phylon(Compressed Molded EVA)

模铸二次成型EVA,俗称:飞龙

EVA经过压缩发泡加工后就是飞龙。它质地较硬,经久耐用,抗形变能力较好。多被用在篮球鞋和高档跑鞋中。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EVA是由乙烯( E )和乙酸( VA )共聚而制成。它重量非常轻,质地柔软,防震性好,一般被用来制作鞋的中底。采用EVA中底的鞋只适合较为苗条或者运动量不大的朋友。

不同的材料被用在特定的结构中。鞋的哪个结构最重要?当然是鞋底。而鞋底的材料直接决定了鞋的性能。在运动鞋中,我们常常用到这些鞋底材料:

从功能上看,运动鞋对透气性要求较高,根据运动种类的不同,鞋面的材料也大相径庭。而网布和PU革材料最为常见。如果你追求透气性,可以考虑网布面积较大的鞋子。有人喜欢真皮,其实在某种程度讲,优质PU革更能满足你的实际需求。当然有些鞋子也采用抗水布(Water Resistant)或其他防水透气材质(WaterProof),不过这种材料的透气性相对较差。

两个误区:

1.是不是鞋底越软就越好呢?

鞋的中底越硬,稳定性越好,反应性也越好;越软的中底,越会促进足内翻。避震鞋的中底通常非常软,稳定鞋适中,运动控制鞋最硬。一双运动鞋是否舒适,与是否柔软没有绝对联系,而是取决于能不能充分保护脚踝等部位。避震鞋一般结构简单,材料也并非上佳。因此,以鞋底的柔软度来判定鞋的好坏是片面的。为了让鞋底具备柔软性,又能充分保护脚踝,人们在EVA材料中混入少量橡胶,Asics把这种混合材料叫作SPEVA,Mizuno称之为AP Midsole。当然,在鞋的中底内加入填充物也是一个解决办法,填充物包括气垫,油包液体传动架构,黏弹性高分子聚合物,橡胶和硅胶等。

2.运动鞋的款式很重要?相信大部分朋友在选购运动鞋的时候都是凭第一印象。也就是说,先看哪双鞋顺眼。但是,在了解运动鞋的结构与材料之后,我们应该先观察鞋底,而且要特别注意中底的结构与材料。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New Balance篮球鞋的结构吧!

运动鞋的种类

运动鞋的种类非常庞大,每个种类,甚至每个品牌都有独特的设计。要充分了解运动鞋,我们还必须了解它们的分类。一般来讲,我可以根据运动科目来分类,也可以根据鞋的构造来分类。因为运动形态的不同,所以鞋的功能也有非常多的不同。比如,篮球鞋比较注重脚踝保护、启动助力和缓冲避震等功能。而篮球鞋还可以再细分为注意脚踝保护和缓冲避震的力量型和注意启动助力的速度型。

网球鞋往往强调抓地性和鞋子的支撑性。跑鞋一般重量轻,透气性好和包裹感佳。但总的来说,我们按照以下的种类来区分它们:

避震鞋Cushioning

避震鞋重量较轻,质地较柔软。如果你的脚还算正常,不经常运动,体重也不惊人的话,那么这种类型的鞋可以让你的脚感觉舒适。

稳定鞋Stability

稳定鞋的中底一般都要采用两种不同材质,不同弹性的材料。足弓部位和脚跟处的外底部分有明显收缩,并用硬质材料支撑。在运动中,这种弹性搭配能够帮助你矫正不正确的步姿。稳定鞋的鞋底结构比避震鞋要复杂一点,比避震鞋类略重一些,适合用脚中部与外侧支撑的跑步者。动作控制鞋Motion Control动作控制鞋的最大特点就其足弓部位较厚,鞋底较平,能提高跑步者对脚跟和跑步动作的控制。相对于避震鞋和稳定鞋来说,它的重量更大一些,适合较为壮实的人。

越野鞋Trail

越野鞋的外底纹路比较粗狂,鞋底也更厚实;鞋面大多采用防水防刮材料。越野鞋较重,适合户外运动者。如果你在平坦的路上穿越野鞋,那么夸张的纹路会增大鞋底局部压强,反而无法为你提供理想的缓冲保护。

竞赛鞋Racing & Track and Field

竞赛鞋多采用轻、薄的设计,鞋底非常薄,甚至鞋带都很细。它能够轻松应对在塑胶跑道上的使用要求,帮助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大潜能。不过这类鞋的使用寿命都很短。

如何挑选一双合脚的鞋

你有一双什么样的脚

要为自己的脚挑一双合适的鞋子,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脚。在行走时,我们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内侧转动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我们把这个动作称为足内翻 (Pronation)。为了吸收身体下落的力量,我们的足弓会被下压和拉长。无论是内翻不足还是过度内翻者,在跑步时都很容易疲劳甚至受伤。

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种脚型并不困难,“湿脚测试”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完成这个判断。这个测试很简单,你只须要把脚底沾水并踩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根据脚印的形状就可以比照三种类型的脚印来作判断了。当然,大多数人的脚型没有我们列出的那么标准,可能介于两种类型之间,那么这就要在看一看哪一种特征更明显。

正常型

这类脚的足弓高度正常,在脚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断。拥有这种脚的人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内翻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如果体重正常,从运动力学上讲,这种脚型的运动者是高效率的。在选购运动鞋时,我们可以选择半弯曲型的稳定类或避震加垫类的鞋

平足型

此类足型的足弓较低,脚印饱满,整个脚掌都会印在地上。平足的人在跑步时往往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过分地向内侧转动,形成内翻。如果不加以矫正,很可能伤害关节。平足跑步者应该选择带有完整足弓支撑结构的运动鞋,以减少内翻的程度。尽量不要穿避震垫太厚,或弯曲型跑步鞋。

高足弓型

脚印外中间部分几乎中断,足弓内部空间很大。这种脚 在落地时通常向内翻动的缓冲不够,所以缓冲效果不明显。此类人应选择避震效果好的鞋。鞋底要柔软,可弯曲性要好,以增加脚的活动范围。

在选购运动鞋时,须要注意的是:技术实力较强的品牌会在不同系列的产品中考虑足型和体重的因素。比如Mizuno:

- Wave Creation:高足弓 + 体重较重

- Wave Arashi:正常足弓 + 标准体重

- Wave Rider:高~中高足弓 + 标准体重

- Wave Nirvana:低~中低~正常足弓 + 标准~略重体重

- Wave Elixi:中低~正常足弓 + 标准~略轻体重

- Wave Precision:高~中高足弓 + 略轻体重

大部分运动鞋品牌的官方网站都为消费者提供了脚型和鞋型的查询系统。如果不知道哪个系列的鞋子合脚,你可以直接登录其查询系统,输入自己脚的类型、体重等参数,系统会告诉你那一些列的鞋子更适合你。

在购买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如果你需要一双平时穿的鞋,那最好挑选大半号或者一号的鞋子。鞋面不能挤压脚背,鞋楦要给脚趾保留0.5cm~1cm的空间,不能让脚趾挤在一起。而脚跟也需要0.5cm的空隙。鞋带应可调节,不勒脚背,鞋帮不蹭外踝骨。如果你穿了“小鞋”,那么它会给脚造成额外的压力,容易产生运动疲劳,甚至让你受伤。

购买时大家还应仔细询问售后服务和质保的相关问题,便于在鞋子出现问题后维护自己的权益。

绑鞋带的正确方法

抓紧脚后跟

如果你的脚后跟容易松脱,那么可以用正常的交叉绑法,但当你绑到最上面两个孔的时候,再绑一个平行鞋带锁。

释放脚趾

如果脚趾较大,或者脚趾有伤,那么你可将鞋带的一端横穿底部和顶部的孔,只用另一端来交叉。这一绑法可以把鞋的前端提起。

拯救脚背

如果你是高脚背,就不要穿交叉鞋带了。你应该用平行鞋带绑法。这可以有效解除鞋舌上的压力。

缓解脚背上的疼痛

如果有脚背有伤或疼痛感强烈,那么你就不要再脚背中间的位置绑鞋带了。你应该跳过中间这段,直接连到最上端的孔。

产品推荐

在众多的运动鞋品牌中,有许多产品系列是非常经典的。Nike除了经典的乔丹系列,Air Pegasus也是相当经典的系列。Adidas的Response系列已经生产了16代。被誉为“跑鞋之王”的Asics Kayano系列,已经出到第14代了。而顶级缓冲型的Asics Nimbus系列也出了9代,高性价比的Asics Cumulus 9代也值得期待。Mizuno的Creation和Rider系列也是相当经典的产品。

当然,每个品牌根据不同的运动种类都研发了自己的特色技术,各个品牌也有自己的产品策略。比如,在跑鞋领域,Mizuno,Asics与New Balance这三个品牌的科技水平与技术实力是最值得推崇的。要详述各种类型的经典运动鞋并非易事。MCG只能向各位推荐几款比较适合日常穿着的鞋子。

Nike Free Dynamic TR

价格:518元

作为一款专门针对运动人士设计的训练鞋,Nike Free Dynamic TR的鞋面简洁,重量轻,抓地性好,具有良好的控制性和灵敏度。坚硬的中底外延支架可以提供横向支撑。其内衬缝线位于受压力较小的部位,增强了舒适性。动态结合设计让你在穿着时十分方便。对称侧边系带具有锁固功能,可以减轻神经末梢受到的压力。而足尖部位的双向弹性透气网面可以提供局部散热效果。据说这款鞋能让穿着者感受到戴手套般的舒适。

Mizuno Wave Creation 9

价格:980元

Mizuno Wave Creation 9的中底采用轻质高弹性的飞龙材料,有效提升鞋子的反弹性。具有良好的透气网面构建出InterCool系统,能有效排除湿气和汗水。相比较于上一代的Wave Creation 8,Wave Creation 9强化了鞋面的构造,减缓了跑步时鞋帮处的压力,使整个鞋子包裹性更强。外底采用了Mizuno经典的X 10耐磨合成橡胶,中底的Infinity Wave双拱型波浪片,有效地提升了鞋子的反弹性。如果你身体比较结实,又喜欢运动,这款跑鞋绝对能够好好配合你的脚。

Asics Gel-Nimbus 9

价格:1000元

作为专业跑鞋生产厂商,Asics一直都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吸引了一大批体育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这款Gel Nimbus 9也算是一个经典系列的延续。它采用的超轻材质的中底,在大幅降低鞋子重量的同时却没有牺牲避震性,反而提高了跑步中的稳定性。透气型鞋面配合宽大的鞋楦,让我们的脚在运动中不受压迫,并感受到最佳的包裹状态。

Mizuno Wave Rider 11

价格:780元

Mizuno Wave Rider 11延续着“骑士”系列的经典,依旧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它沿用了Mizuno引以为傲的 X 10 耐磨外底。虽然Wave Rider只有鞋跟部位的中底建构了VS-1,但是穿在脚上依然舒适。大鞋楦可以在运动中解放你的脚趾,让你获得最大的蹬地力。不过有一点MCG没有搞懂,为啥Mizuno运动鞋都长得差不多?也许是因为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内涵上,而放弃了外表的华丽多变。

上一篇:一样的轻薄不一样的上网本 下一篇:从正极到负极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