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运维风险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16 10:10:30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运维风险分析与对策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影响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设备安全运行和影响运维人员安全、健康的因素分析,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因素的相应措施,为保证藏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运维人员的安全、健康提供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藏区输电线路;安全;运维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的基本情况

1.1 四川藏区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县,该区域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幅员辽阔,总地域面积达25万多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微地形多,受“5.12”汶川大地震和“4.20”雅安芦山地震影响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和周期性特点;气候恶劣,属高山高寒气候与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微气象较多、覆冰区情况复杂;交通状况差,夏季滑坡、泥石流频繁,道路经常阻断,冬季冰雪路面,车辆及人行走都非常困难;地处民族地区,人文环境复杂,藏区民族问题较为敏感,外部违章施工多,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难度大。

1.2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还具有塔位海拔高,多条输电线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线路塔位最高海拔达到4900米;塔位相对高差大,多数塔位相对高差大,一般达到80-200米,最大高差达到500米;线路途经无人区多,主要输电线路均需途经无人区,最长无人区达10千米;气候恶劣:该区域日照强,温差大,冬季严寒地域范围广,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上;设备本体质量隐患大,受建设投资、设计条件及标准、施工环境、设备(原材料)质量、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 生产、生活基础设不足,整体发展滞后,前期投入不足。

1.3 截止到2013年底四川省电力公司委托我公司运维的四川藏区110kV至500kV输电线路有59条,线路长度共计3313.970km。其中:110kV输电线路6条,线路长度501.875km;220kV输电线路35条,线路长度1308.345km;500kV输电线路16条,线路长度1503.750km。根据四川藏区电网规划和目前建设情况,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四川藏区的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规模将是巨大的,预计到2014年底将达到5000km,2015年底将达到6000km。如何在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困难、人文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众多的区域做好如此大量的运维工作,保证运维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保证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运维工作者将是巨大的挑战。

2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分析及对策

2.1 设备本体质量隐患风险分析及对策

2.1.1 设备本体质量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1)自然环境恶劣、建设条件差,输电线路建设成本高,与受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往往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使得建设标准不高。

2)气象基础资料匮乏,微气候区多,设计无法做到准确判定沿线气象条件,使得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在局部与实际气象条件不相符,局部设计成果可能会出现实际上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情况。

3)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众多且施工水平参差不齐,有效而全面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督难以实施,难免出现施工质量隐患。

4)设备、原材料采购量大,生产厂家多,可能会出现少量的不合格的设备和原材料;运输难度大,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出现局部损坏情况。这些有质量隐患的设备和原材料使用在工程中,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

5)恶劣的气候(大风、温差、低温)造成设备本体的质量隐患。

2.1.2 对策

1)制订符合四川藏区建设实际的概预算标准,加大工程资金投入。

2)加大前期可研和初步设计投入,对微气候区段设计要提高设计标准。

3)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要加强建设过程质量管控工作。

4)建立运维单位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前期及施工过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监督,重点抓好竣工验收工作,把质量隐患消除在投运前。

5)运维单位要在微气候区段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收集气象信息,并在运行维护工作中收集各种设备质量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及问题。对于一般缺陷或隐患,应在日常维护中及时消除;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重大隐患,应视情况及时申报大修技改项目,对线路加以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最终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6)运维单位要依靠电科院开展针对藏区输电线路运维特点的技术研究工作,利用“四新”技术降低运维人员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2.2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

2.2.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1)该地区是青藏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江板块的三角形挤压地带,构造形迹复杂,大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带,地形条件整体较差,有多条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强,易出现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雨季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塔基稳定冲击较大;春夏季局部地区风大,极易出现瞬时狂风强对流天气,对处于峡谷风口位置的塔位影响较大。

2)夏季雷电活动频繁,线路极易遭受雷击灾害。冬季气温骤降,随之而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对线路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

2.2.2 对策

1)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虽然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运维工作中注意收集线路附近的地质、气象等信息,划定出不同季节的特殊运行区段,并分析讨论制定出对应的预控措施,以此指导平时的运维工作,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以便及时做好应急准备。

2)对于雷击等气象灾害,应通过加装避雷器、避雷针等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运维工作中要加强接地网检测和整改工作,对于雷电活动活跃区段,应适时的缩短检测周期,确保线路接地通道畅通。

2.3 外力破坏风险分析及对策

2.3.1 风险分析

1)四川藏区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部分藏民对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可能出现人为破坏输电设施的情况,尤其是特殊敏感时期,输电设施更容易遭受破坏。藏民在铁塔上悬挂经幡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尊重藏民的,又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拆除,飞扬的经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2)随着国家对藏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已投运的线路附近新建道路、新建线路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类施工作业往往管控难度大,违章施工多,对输电线路造成了一定的事故隐患。

2.3.2 对策

1)首先应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系,借助政府的力量,搞好线路附近群众关于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应发动当地群众进行护线工作。

2)对于线路附近新建线路、新建道路的情况,应注重加强巡视,及时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发放安全告知书,明确责任,严防开挖、放炮、放线等施工作业对线路自身造成破坏。

3)依靠属地电力公司的地域优势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3 运维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3.1 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1.1 风险分析:

1)四川藏区电网整体所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加上处于高海拔地区,初入高原地区的巡视人员容易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高原反应对人身健康安全影响。

2)部分线路处于地势较为险峻的山上、或高海拔地区、或处于无人区,人员在这些区域作业安全风险较大。

3)藏区藏狗的滥、野狼的出没,也给运维人员在巡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3.1.2 对策

1)进行线路巡视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备好干粮及饮用水,初入高原的人员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巡线车辆上应配备氧气瓶及常用药物。线路巡视应安排2人以上同行,路过藏民的房屋时,要绕道而行,避免遇到藏狗的袭击。

2)对于高海拔地区不要在冬季安排作业,通过缩短检测周期,加大对导地线、金具、绝缘子检测和维修力度,达到冬季免维护目的,避免运维人员作业风险。

3)应用直升机、无人机、在线监测设备来降低运维人员作业强度。

4)生活上应注意不可暴饮暴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热水,注意保暖,少洗澡(进高原头3天内尽量不要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

3.2 道路交通风险分析及对策

3.2.1 风险分析:

1)藏区道路交通条件整体较差,部分道路狭窄而险峻,夏季道路容易发生泥石流、垮塌等地质灾害,冬季道路容易覆暗冰、积雪,使得车辆行驶和人员行走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

2)地质灾害频发,巡线便道经常被冲毁,人员在上山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3.2.2 对策

1)藏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较差,而且随时可能受到泥石流、塌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行车和行走时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注意路况,经过有暗冰的路段时,应挂好防滑链,行车和行走安全。平时还应定期对车辆的状况进行检查,及时进行车辆保养,随时保持车况良好。

2)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在聘用驾驶员时进行严格的考核,选聘优秀的驾驶员。

3)车辆的配备上应能满足藏区地形和气象条件的要求。

4)对于部分地势险要的巡视区段道路,要有及时进行修筑,加装护栏、攀爬绳等安全设施。

3.3 人员驻地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3.1 风险分析:

1)运维人员驻地位于高海拔藏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除了常年气温偏低、空气干燥之外,生活用水质量差、冬季新鲜蔬菜短缺也是运维人员需要面临的困难。

2)人员驻地附近大多是藏民聚集地,民风民俗及文化的差异,容易跟当地群众发生矛盾,从而引起一些麻烦,甚至可能演变为围攻驻地的。

3.3.2 对策

1)加强运维人员进入藏区工作前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藏区的民风民俗知识。

2)运维人员入驻藏区后应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尽量避免和藏民进行不必要的接触,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3)加强驻地的安全保卫工作,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保持联系。

4)运维人员应每隔1~2月进行一次轮修,1~2年进行一次轮换,避免因长期处于高原地区工作生活而引起的身体疾病。

结语

以上只是一名运维工作者在四川藏区运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随着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不断推进,可能还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只有搞好平时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充分利用“四新”技术,降低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搞好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藏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运维人员的安全、健康。

参考资料

[1]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川藏区输电线路竣工图[Z].

[2]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2006)[S].

[3]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输电线路工程(2006)[S].

上一篇:保靖县简易大棚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