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发展战略

时间:2022-10-16 08:21:03

试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发展战略

[摘要]农产品标准化是“三品一标”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业标准普及率低,投入与监管不严,产品质量难追溯,仍然是农业标准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在研究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未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 标准化 发展战略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全国各级农业部门要站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按照农业部关于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的有关精神,统筹“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果盘子”项目,加强领导,加强宣传,落实措施,加快推进。

一、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品牌的树立

首先,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发展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标准化、产业化以及市场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要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方向保持一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相关标准对产地环境、条件以及生产过程、质量等进行严格要求,积极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将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贯彻到实际生产中。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以及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企业和农合之间的利益联系,争取实现农业现代化。

其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发展。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政府进一步表明了对无公害产品标准化发展的态度,并确认了其法律地位。各级农业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政府用法律营造的有利政策氛围和工作环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发展上升到法律建设的高度,依法对其进行监管,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全面实施

首先,构建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全面引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迅速发展。在以农户个体生产的背景下,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农合和农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合作,争取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以及组织化,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地方政府要协调统筹其他各部门的力量,包括工商部门、质监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共同开展产地环境监控、市场监管、技术规范、疾病控制以及标准化生产培训等具体工作,全面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发展。真正建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组织保障。

其次,加大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的食品标准体系。坚持以全程质量控制为体系的核心点,以制定认证、引用检测以及细化生产等标准为基本点。比如农产品检测项目要充分结合实际用药情况、确实存在的主要风险因子等进行重新的选定和及时更新。农产品产地环境标注的制定,要严格参照产品类别分类进行制定,其中涉及的技术内容要以引用为主;生产技术类标注的制定,要由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实用性较高的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强化农产品标准化发展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养殖区、标准化蔬菜养殖基地等农业生产项目之间的有效对接,不断加强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以及检测记录等环节的监管和查处工作。

三、农业现代化基本要求的实现

首先,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组织方式。充分把握主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特别要重视对合作社的完善,通过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专业化合作,建立一种产销一体、工农商一体经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并形成企业一农户的产业化组织结构等。

其次,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的定位,根据市场内在规律的要求,真正实现80%的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所以我国政府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农产品标准化发展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以市场经济建设为根本立足点,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结合国内外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况,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第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产品信信息咨询平台;第四,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开发地方特色产品。

总之,我国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全国农业市场的统一管理,加强市场法制化建设,加强市场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制度化、法律化市场管理,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市场中介体系,引导广大农户进入市场,全面实现把广大农户、企业同瞬息万变的市场连接起来,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的发展。

上一篇:新媒体崛起的奥秘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之无线射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