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故事:从小品拜年到电影贺岁

时间:2022-10-16 08:17:43

朱时茂故事:从小品拜年到电影贺岁

朱时茂自称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一件事儿干得时间长了,他就想换另一件事儿干干。他历数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佐证:“我最早是福州军区演话剧的,之前还练过毯子功。因为那时候在专业团体,刚入门,演京剧都要练毯子功、翻跟头什么的。演了话剧之后又去拍电影,然后又去演小品。小品演了段时间不想演了,我又去做公司,接着打高尔夫球。后来又做制片人,后面又做导演。”

导演是朱时茂的最新身份,他在圈里的称呼也顺势从“茂哥”变成“茂导”。茂导的导演处女作是2011年贺岁档上映的都市喜剧片《戒烟不戒酒》,电影拍得非常时尚,同时动感十足。圈内一帮好友看完,评价相当一致:完全不像你这个年纪的人导的戏嘛!这让朱时茂很得意。他平时就喜欢跟一帮年轻人在一起玩,常常自诩心态年轻。头一次导戏就得了这么一个评价,这让他有了再接再厉的动力。两年以后,2013年的春节档,朱时茂交出了自己的第二份导演作业,都市爱情题材影片《爱情不NG》。

信的明星气质和钟欣桐的美丽

《爱情不NG》讲的是一个娱乐圈中的爱情故事。苏见信(艺名“信”)饰演的大明星当年只是个穷小子,因无法给爱人承诺而不得不分手。多年以后,大明星接演一部电影,谁料导演竟是他的前任女友(李小冉饰)。拍摄过程中,女导演公报私仇,对大明星百般刁难,两个人在冤家路窄的对抗冲突中,竟然爱火重燃。他们拍的电影也是一个爱情故事:民国时期的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千金,两人的爱情一波三折。在戏中戏里饰演富家千金的女明星(钟欣桐饰),戏外同样面临爱情的抉择:一边是高富帅的鲜花钻戒,一边是屌丝男(余少群饰)的一片痴心。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爱情不NG》是信第一次主演电影,朱时茂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他去看过信的演唱会,台下歌迷的疯狂投入让他印象深刻。朱时茂觉得,信身上的那种巨星气质和他想要的男主角不谋而合。对于有人怀疑,没有主演过电影的信,演技是不是过关,朱时茂反而认为不是问题。“一个演员唱歌还是演戏,中间没很大区别。他在舞台上唱歌,也是表现每首歌的思想和内容,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观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演。”看过《爱情不NG》的完成片,朱时茂很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果不具有信的那种明星派头,想要把男主角演得有说服力,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爱情不NG》,信献出自己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挨打、第一次吻戏、第一次戏中戏……他笑称:“前年我许过一个愿望:希望去年能拍一部电影:希望这部电影不是古装片,因为我很怕热;希望不是动作片,因为我很怕累;希望是有很多女主角的爱情片,最好还可以滚来滚去。”结果《爱情不NG》让他美梦成真,同时满足了他的所有愿望。

在信的眼里,朱时茂是个非常随和的人,很好沟通,而且非常尊重演员的创作。为了鼓励信,朱时茂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个角色来之不易,如果我再年轻两岁,我就自己来演了,绝对不会让给别人!

整个拍摄过程都非常愉快,信说自己最后悔的是拍戏的时候,没有仔细去看每一条回放。“《爱情不NG》如果有99分,那缺少的一分就是我犯下的错误。如果我当时仔细看每条回放的话,我觉得我可以表现得更好。”

出于发行的考虑,《爱情不NG》决定找一位香港女演员合作。朱时茂心目中的第-人选就是钟欣桐,可是联系过程非常不顺利,钟欣桐的档期几次反复定不下来。出品方给朱时茂提供了七八个备选演员,可朱时茂认准钟欣桐,就是不松口。“我心里想着这个角色就是这个人,要是不用她,我就会非常难受。”

历经千辛万苦,钟欣桐终于站在了镜头前,连拍了这么多年戏的朱时茂都忍不住赞叹:从镜头里看,她真的是太漂亮了!钟欣桐在片中饰演苏妮娜,一个刚刚走红的女演员。朱时茂说:“钟欣桐眼睛里有一种清澈和无邪,光这两点,她不演也够了。何况再加上她的表现确实非常好,所以角色给人的印象特别清新。现在的电影里有两个男孩同时追她,一个是余少群演的,一个是袁成杰演的,其实应该再多安排一个人,三个人_一起追就更好了。”

李小冉不肯借位,余少群苦练川普

在朱时茂看来,李小冉和钟欣桐是两种不同的美,而他拍这种时尚电影,就是要选最漂亮的女演员。李小冉以前的银幕形象多为温婉女性,这次在《爱情不NG》饰演一个女导演,令人不禁好奇,她凶得起来吗?李小冉解释:“大家想象中,会觉得女导演比较凶悍,其实不是那样的。我拍戏就合作过三个女导演,其中两个都比较温柔。她们交待一件事情,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说,让底下执行任务的人听了就会去认真做。这种方式往往比那种凶巴巴的命令,更加有效。”

李小冉和信饰演一对情侣,因为是欢喜冤家,所以少不了“动作戏”。有一场女导演打男明星耳光的戏,朱时茂建议“借位”,李小冉不同意。她说自己拍过打耳光的戏,真挨过打的那种痛,光靠演是演不出来的。信在旁边听了,表示同意,还补充说:“一定要打下去,因为只有打下去,脸上的肉才会晃,这样才真实!”就这样,信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打。打完以后,信满以为会得到李小冉的安慰和肯定,谁知他听到的是李小冉大叫:“手好痛!”

余少群长相洋气,看上去就是城市里的小青年。本来朱时茂在《爱情不NG》中给他安排的是另外一个角色,可是他看上了从农村来的川子。朱时茂将信将疑地把角色交给他,结果让他惊喜。“这次余少群在《爱情不NG》有突破,他演的川子是从农村来的男孩,比较土,但是他演的很好。他还过了语言关,为了角色特意学习四川普通话。这个人物在电影前面说方言,后面说普通话,正好展现人物自身的变化。”

川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为了追求爱情,误入影视圈。为了表现出人物的质感,余少群主动提出用方言演出。一开始剧本提示川子是湖南人,后来考虑到熟悉“川普”的人更多,就把川子改成了四川人。为此余少群还特意去四川住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他的四川话水平突飞猛进。《爱情不NG》里他甚至用四川话说了一段“四是四,十是十”的绕口令,不过可惜的是,在最后完成片中,这场戏被导演朱时茂剪掉了。

四位男女主演分别来自,那么在表演风格上会不会不统一呢?茂导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表演风格有时要统一,有时不需要统一。就像一台晚会,只要导演的构思是统一的就行。有时表演风格不统一,反而能增加信息量和电影的色彩。最重要的是,在镜头当中,演员的表演要准确。反过来说,如果强求所谓表演风格的统一,可能反而会形成模式化,看上去比较陈旧。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风格表演,有时还真让我惊喜。”

茂导不“演”导演

表演方面,朱时茂可以说是这些年轻演员的前辈。在做导演的时候,他非常注意保护演员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现场,我尽量不去教,尽量不去示范让人家模仿。有什么事大家商量。导演必须尊重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这点非常重要。”

有时演员有一种人物感觉,朱时茂也有一种人物感觉,当两种感觉都可以的情况下,朱时茂的选择是:用演员的!朱时茂说:“表演上要尊重演员,就要敢于否定自己。作为导演,最重要是掌握住镜头,这是导演说了算的。导演的风格,最终也是体现在镜头上。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只要不出大格,就应该交给他们去完成。演员和导演的关系不是下级、上级的关系,他们是平等的。千万不要说我是导演就一定要怎么怎么样,那样不是好导演。《爱情不NG》的主演都是既有经验又有个性的好演员,他们演得舒服,才能焕发出最大的创作热情。”

在现场指导演员的时候,朱时茂连自己的说话语气都会注意到。他跟演员说话声音非常轻,他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不要让第三个人听见”。作为演员,朱时茂最不喜欢的导演,就是那种无时无刻不在“演”导演的导演。“我特别不喜欢在很多人的时候,特别有群众来围观的时候,导演在那‘演’导演:‘停!不好!再来!’——那个叫‘演’导演。我不需要‘演’导演,我需要的是演员把戏演好。”

《爱情不NG》中信和李小冉有一场床上戏,在朱时茂原先的设计里,这场戏要拍得十分唯美柔情。可是李小冉和信在对戏的时候,觉得这场戏拍成搞笑的才好玩。于是两人背后密谋,要导演的设计。李小冉说:“开机之前我们跟导演讨论,这唱戏如果拍成唯美的,那大家就看得太多了。既然当时两个人都喝多了,那就应该出来一种非常态的东西。”朱时茂从善如流,当时就同意,说你们试试。

结果那场戏拍得超级搞笑,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笑得大呼受不了。电影完成以后,内部试片,放到这段时,朱时茂特意观察观众的反应。“观众都在笑,这真不是我原来想象的。不过这也证明我一贯坚持的,如果演员的东西好,作为导演就要随时修正自己。李小冉和信的这场戏等于完全改变了我原来的想象,但我觉得现在这样更高、更好。”

一个好演员并不必然是一个好导演,但朱时茂确实是有些导演天赋的,《戒烟不戒酒》就展现了他娴熟的镜头驾驭能力。《爱情不NG》作为一部都市时尚片,镜头数更是高达一千五百多个。作为导演,朱时茂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拍《戒烟不戒酒》的时候,我第一次当导演,但不陌生。那时很有冲劲,很有激情。每天虽然很累,但很享受,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拍这部电影我没有事先分镜头,都是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拍的戏熟悉熟悉,把镜头准备一下。每次到现场,我基本上不拿本子,我能把今天要拍的三四十个镜头全背下来。每一个镜头摄影机在哪儿,景别是什么,摄影机怎么运动,我跟大家全都说一遍。说完了我就去化装,因为我是主演。至于先拍哪一个摄影师说了算。他可以根据光,怎么布拍起来比较快,来安排先拍哪个后拍哪个。”

因为这种工作方式,朱时茂的电影拍得都很快。他的老朋友、《戒烟不戒酒》监制何平就批评他:“你拍得太快了!”但总体来说,他认为朱时茂做导演的优势还是压倒性的,“老茂特别善于合作,缺点就是做决定慢点。筹备期要见很多很多演员,剧本改了无数稿,他永远不说ok。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刻钟,没有时间可以犹豫了,他才做决定——说是缺点,但却是非常好的做导演的经验。导演就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再做决定,因为中间可能很多机会会发生变化,包括他自己考虑是不是成熟等等。很多年轻导演会觉得,很快做决定是有自信的表现。要等有了经验之后他们才会发现,等做完决定后再想改,那就困难多了。”

和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小品

戏中戏国外电影很常见,国产电影不常见,《爱情不NG》之所以采用这个结构,朱时茂解释原因:“说实在的,我们现在很少去体验生活。电影要想表现得比较真实,演艺圈我们最轻车熟路。过去我和陈佩斯演小品《主角和配角》《吃面条》等等,大家百看不厌,那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表现起来轻松愉快。我们太知道影视圈是怎么回事了。《爱情不NG》的戏中戏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最终表现的还是戏外的东西,那才是我们电影的精华。”

每到年底临近春节,中央台的春晚就会备受关注。陈佩斯和朱时茂虽然已离开春晚舞台多年,但每到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观众会念叨他们。他二人创作的晚会小品,作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当之无愧。而他们两个最初搭档演小品,其实事出偶然。

那时候陈佩斯和朱时茂都住在八一厂,一个厂子几千人,他们两个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八一厂的招待所有一部对外打的电话,天天排长队。有一天陈佩斯有事要打电话,排队的工夫实在太无聊,就信步上了楼。那时朱时茂两口子就住在招待所二楼。陈佩斯原来跟朱时茂没太多话,那天实在太无聊了,两个人就聊了起来。陈佩斯事后回忆:“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这么一个认识的人。”

那年月流行走穴,歌星到了哪儿都能唱歌,可陈佩斯和朱时茂作为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站在舞台上没什么节目。好多电影演员只能朗诵,既没劲又跌份。多少有点虚荣心作祟,两个人就开始合计,同行面前不能丢人,电影演员在舞台上能弄什么呢?要不小品吧!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最初的小品创作。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这会对他们两个人的生活,以及对整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欣赏方式,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

1984年的春节晚会,最早是邀请朱时茂主持。当时“小品”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陈佩斯和朱时茂就跟春晚导演谈。导演听了很有兴趣,说演来看看。两人当时就演了一遍,大家看了都觉得不错,又帮着给了些意见。马季老师给他们讲相声的包袱,姜昆帮他们组织包袱,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小品《吃面条》。这个小品在当年的春晚上,赢得好评如潮。

朱时茂说,从《吃面条》开始,他和陈佩斯表演的小品基本都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大部分这样,只有个别后来会请一些老师来重新润色一下。说实话,我们俩的东西看起来很好写,其实很难。两个男人在一起表演,是有点难度的。不像其他小品有男演员有女演员,可以多另外一些作料。曾经很多人给我们寄来他们写的小品,好多好多,我们不想打击人家的积极性,只能说,朋友,谢谢你!但这些真不是我们演的东西。”

不换搭档

后来因为和央视的版权纠纷,陈佩斯和朱时茂退出春晚。十几年过去了,还是不断有人问,陈佩斯和朱时茂什么时候会重返春晚舞台啊?对此朱时茂坦言:“我对央视一点成见都没有,但上不上春晚会考虑很多。我们的节目适合不适合,他们需要不需要,这都是要大家协商的。”

其实纠纷过后第二年,两人本来有机会再上春晚。春晚邀请了朱时茂和陈佩斯,他们也准备了一个小品叫《江湖医生》,写的是一个兽医给人治病,最后把好人给治坏了。还有三天就是春节了,他们突然接到春晚组委会的电话,问他们能不能换个节目。三天时间换节目,那是绝对来不及的,明摆了是借口。朱时茂一气之下,第二天就买了去美国的飞机票,飞去美国过年了。

朱时茂回忆:“事情究竟怎么样,事后我们也没再去深究。倒是后来他们有些人告诉我们,说当时有一个兽医提了意见,说对兽医的形象有损。听了这个我们就在想,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大家会完全没有意见呢?你表现工人,表现农民,表现任何人物,如果涉及他的缺点和错误,他们都会有意见。难道他们一提意见,这个节目就要被否定吗?如果说这样的话,那就不存在讽刺的艺术了。只剩下表扬了,因为只有表扬,你才没有意见。”

两人离开春晚舞台后,也有人建议朱时茂换搭档演出,他觉得很难接受。“我从没想过换搭档。这个搭档对我来说,就相当于说你结了婚,就不能再随便嫁人。起码我现在来讲,和佩斯搭档我觉得最舒服,而且没有理由不和他搭档。”

对于和朱时茂搭档,陈佩斯有类似的感受:“我们那么多年合作搭档,他不怕戏被我抢走了,我们的合作关系非常独特。我们经常半年不见面,他做他的电影,我做我的电影,然后快到年底的时候,我们互相切磋一下小品。两人开打,开打完了,准时打出一个好东西来。只有我们两个才能最敏感地把握的这种东西,是别人学不走的。这是我们能够合作到今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默契,都能感受到这种默契给别人带来的快乐,还有我们自己的享受。”

上一篇:袁姗姗:古装美人的三级跳 下一篇:袁晓超:什么情况?我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