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时间:2022-10-16 07:05:52

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影响了几代人的生育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影响。

关键词:计划生育 生育率下降

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与人类相比,动物“计划生育”的历史要悠久很多。许多动物为了自身的长期生存,会自觉不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使自己繁衍后代的数量与环境保持平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瑞典南部的红狐以野兔为食。当野兔的数量明显减少时,红狐就会减少繁殖以对抗将来的饥荒。在肯尼亚的热带大荒原上,如果天气过旱,羚羊便会把即将分娩的胎儿继续留在腹内,直到普降甘霖,草木丰盛。所幸人类在近晚也懂得了计划生育。但初学的人类要真正实行好计划生育,其路漫漫,还需不断地求索。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政策秉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鼓励多多生育。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22%。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央政策认识到要限制人口的增长,在50年代末期,开始在上海等地宣传并尝试开展计划生育政策。1958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及1966年的,使得我国刚刚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之星火湮灭。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才真正开始起步。“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所谓‘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并在全国城乡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1]1978年,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写入宪法。之后,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一胎化”政策。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顺利的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一直保持着下降的趋势。可以说,现阶段,中国人口增长已经从实质性增长阶段转变为惯性增长阶段。

二、西欧国家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转变是衡量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指标。人口转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传统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再到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及地自然增长率的生育模式的转变。纵观西欧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可以看出,欧洲国家的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大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欧美地区的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人口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转变。此后,人口转变又进一步向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台等东亚国家或地区扩散,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逐次实现。目前,这些东亚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都以下降到1.3左右甚至1以下的低水平。”[2]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降低是经济发展后,个体观念的转变的自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受到的教育越来越高,科技不断的充斥着人们的头脑,来自就业和婚姻的压力,使得更多妇女自愿选择生育一个孩子或者是不生育子女。女性教育和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生育子女数。现代的信息及技术革命使得发达国家的个体自愿选择生育更少的子女数。即现代化带来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在经济发达之前出现的,是社会干预、政策影响的产物。“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受到多种力量的影响,但有三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强制性,即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二是诱导性,即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诱导和宣传教育;三是自发性,即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在这多种力量中,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生育率转变具有显著作用。”[3]

然而,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作用却是早于和大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的。这种不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的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带来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人口状况是先老后富,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国际上公认的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10%及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7%及以上。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法国,而现在日本被称为“银发之国”,其老龄化程度为全球最高。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大约开始于2000年。

然而,我国迅速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所造成的,由此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这是计划生育作用的结果,可是这却是学术界没有深层次论述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成就,更关乎未来人口生育政策的走向。只有正确认识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2)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的抚养比变大,社会负担加重。这方面的影响是和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老龄化有直接关系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影响就是儿童减少,使得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不足。新生儿的比例下降致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高,使得社会养老负担、生产需求加重。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增长属于惯性的人口增长。大约到2020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将会持续不变,届时,劳动力人口迅速老化,将会形成很大的劳动力空缺。

(3)男女性别比失衡。“性别偏好”是人口生育行为中独特的生育文化。由于我国一直以来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现在出生婴儿性别比严重失衡的现象。

育龄夫妇决定要的孩子的性别这一行为观念取决于好多的行为观念,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社会经济的不发达需要男性劳动力来维持生计,传统家庭对男孩的重视,社会普遍对女性的隐形的歧视等等因素,加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们不得不用现代医疗技术来鉴定孩子的性别,进而确定出生婴儿的性别。当这是个体的行为时,微不足道;但当它是群体的行为时,其力量却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299页

[2]王桂新.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思考[J].人们论坛,总第371期,第14页

[3]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298页

上一篇:新闻发言人非语言要素的建构 下一篇:从图书出版合同管理看出版社法律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