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6 06:41:52

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皮瓣下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双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6例(11.8%),均为单处积液;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7例(33.3%),其中伴有两处积液有2例(3.9%),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固外定及加压包扎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负压引流 纱布球外固定 加压包扎 乳腺癌术后 皮下积液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26-02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首位,男性患者较少见。乳腺癌手术创面较大、术中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因此术后易出现皮下积液等并发症,不仅影响切口愈合,易继发感染,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我院采用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固外定及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6.3±8.3)岁;均为单侧乳腺癌,其中左侧55例,右侧47例。根据临床TNM分期,其中Ⅰ期12例,Ⅱ期85例,Ⅲ期5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式97例,保留的乳腺癌切除术式3例。其中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86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腺癌2例,状癌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同时排除伴发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

将全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患侧、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术中均进行患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皮肤对缘缝合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使皮瓣与创面紧密相贴,压力约为5.2kPa。

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双负压引流管放置于腋下、胸骨旁(内乳)。观察组患者采用皮瓣下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于胸骨旁、肋弓上方及腋窝共缝扎纱布球4~5针,尽量封闭腋窝死腔,使皮肤紧贴胸壁,上面再盖一层敷料,用胸带加压包扎。术后留置引流管,保持持续负压吸引,患侧上肢尽量向胸壁贴靠,如有空隙可用棉垫填塞。于术后5d拆除[1]。术后限制患者患侧上肢的随意活动,每日记录引流量,换药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皮下积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

1.3 判断标准

1.3.1 拔管标准

观察患者引流液性质和量的变化,当24小时引流量<15ml,且引流液清亮为拔除引流管标准[2]。

1.3.2 皮下积液诊断标准

拔管后若局部皮肤下积液,压之有明显波动感,注射器一次抽吸出的液体量≥20ml,即可诊断皮下积液[3]。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6例,均为单处积液,占11.76%;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7例,占33.33%,其中伴有两处积液者2例,占3.9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延误患者治疗,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方面均带来严重影响。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乳腺癌手术创伤较大,术中皮瓣广泛游离,失去正常血液供应。缝合后的创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医源性潜在腔隙,术后早期会有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等渗出,并于术后48~72h达到峰值。术中使用电刀分离皮瓣,温度过高时常导致脂肪液化,增加创面的液体渗出量,淋巴管、小血管电凝后焦痂脱落重新开放。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淋巴管、淋巴网受到破坏,造成淋巴液回流障碍;淋巴管未结扎或结扎不牢出现淋巴液漏。术后包扎过紧或加压不均匀,可影响积液引流而导致发生皮下积液。术后患肢活动过早或幅度过大也可造成皮下积液。术后引流不畅、创面腔隙不能尽快缩小而造成皮下积液形成[4]。

皮下积液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如何使皮瓣与胸壁创面紧密贴附、恢复损伤组织血供、通畅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手术切除完成后,应采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创面,去除血运不良的脂肪组织和组织碎屑,并充分止血。术中皮瓣适度分离,既能保证顺利缝合,又有一定张力,对于肥胖患者尤其应当注意。术中对腋窝处多采用结扎法,少使用电凝,防止术后淋巴漏形成。拔除引流管之前禁止患侧肩关节动作幅度过大,外展不超过90度。拔除引流管时维持一定的负压;禁止从患侧上肢输液;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尽量减少皮瓣下液体渗出,预防皮下积液[5]。

皮瓣下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外固定及加压包扎对凹陷的皮瓣处使用柔软的纱布团进行填塞,并以胶布固定以防纱布团移位。加压包扎可避免创面形成死腔,防止渗血渗液,同时还可对敷料起固定作用,有利于创面黏附和纤维增生。加压时应注意压力适当,既不可过松引起皮肤漂移而导致皮下积液;又不可过紧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般以不引起胸部憋闷、呼吸困难为度。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皮下积液形成后,可指导患者上肢适当活动以促进水肿的消退。必要时可先行抽吸,然后进行加压包扎。若多次抽吸、加压包扎后仍有积液,可行皮瓣切开置细管引流。本研究中23例发生皮下积液的患者经抽吸后、加压包扎后均治愈。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负压引流加纱布球固外定及加压包扎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英平,李俊海,周灿,等.单、双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0):1704~1706.

[2]王成春.单管负压引流及适当加压包扎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33.

[3]刘波,付移山,魏思东,等.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82~186.

[4]陆晨,赵迎春,罗传瑜.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探讨及防治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217,235.

[5]Douay N,Akerman G,Clément D,et al.Seroma after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 [J].Gynecol Obstet Fertil,2008,36:130~135.

上一篇:精彩语丝/医史趣事/桑榆诗会 下一篇:手外伤的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