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16 05:15:27

龙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72-02

一、龙泉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现有龙泉市凤阳春有限公司、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司、龙泉市阳光农业有限公司、浙江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凤阳春、白天鹅”两只浙江名茶,其中“凤阳春”和“必福”品牌先后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新开发的“龙泉金观音”茶 2006年通过了省科技厅新产品鉴定,经过品牌系列推介,“龙泉金观音”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被誉为“龙泉第三宝”。

二、龙泉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宜茶资源

龙泉素有“浙南林海”之美誉,森林覆盖率84.2%,在全国2348个县市环境评比中综合排名第八。被称为全国生态第一市,优良的生态环境使龙泉市具有生产“有机茶”的先决条件,而“有机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山地开发的2万多亩耕地,土地平整,道路区块、蓄排水设置齐全合理,土地利用率高,为茶叶基地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

2.优越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龙泉市领导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对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给予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特色茶产业。如此难得的政策环境,为龙泉茶产业的重振雄风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虽然龙泉市茶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但有市领导班子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和各乡镇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从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看,将龙泉市打造成“中国第二个安溪”的奋斗目标虽然远大,但已呈现一线曙光。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2013年开始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茶产业的发展,给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技术优势

龙泉市以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并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龙泉市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聘请浙江大学副教授汤一为龙泉市茶产业首席专家,通过与科技院校合作为龙泉金观音特色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与武夷茶区有着历史渊源。武夷市人口中1/6是龙泉人或龙泉后裔,其中不乏茶商和茶王级的技术能手,这为龙泉市茶产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内引外联,借东风,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丰富的品种资源

龙泉是传统的绿茶产区,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鸠炕小叶种面积1.75万亩,加上近年来引进的金观音等特色茶树品种2、91万亩,这些优良品种都非常适制红茶和乌龙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龙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成功开发质量上乘的 “龙泉金观音”新产品,该产品色香味形俱佳,外形圆紧重实,色泽砂绿油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甘爽,韵味独特,独具“香、活、甘、韵” 特色,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获杭州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和第八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2007年12月申请的“龙泉金观音”(文字图案)集体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受理,省地方标准DB33/T740.1-2009《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于2009年4月7日。近年来积极组织策划迎春茶会、品赏会、茶摄影、茶诗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事和茶文化活动,并借助农博会、茶博会等开展了一系列龙泉金观音品牌推介活动,使“龙泉金观音”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效益迅速提升。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丽水等地开设了“龙泉金观音”经销窗口,金福茶业公司、阳光农业公司等还在网上设立“龙泉金观音”销售网站,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龙泉市金观音产品先后荣获2008杭州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会金奖、第九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2011省农业博览会新品名茶金奖、浙江省・静冈县2012绿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等,我市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2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等荣誉称号。

6.经济效益明显,前景乐观,群众发展积极性高

茶叶前景乐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茶叶消费也在断增长,国际对中国绿茶需求量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中国茶叶增加新发展机遇。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据权威人士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国茶叶内销量将持续增长,何况还要扩大出口,因此,现在发展茶叶仍然处于良好的时机。

三、龙泉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

龙泉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品牌影响力明显落后于松阳等周边县市,存在着茶叶基地规模小、加工和技术水平不、市场营销环节薄弱等问题,其中茶叶面积只有4.76万亩,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凸显。

2.资金投入不足

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近年来龙泉市大力推广乌龙茶的生产,相对于绿茶生产,乌龙茶是一个集约化程度更高的产业,表现为产出效益高,同时对投入要求也较高。2012年全市茶叶产业政府性投资是499万元,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提升阶段,各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投入到基地建设、茶厂改造、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金还远远不足。企业和农户资金投入也相对短缺,据匡算,种植一亩金观音至投产期的累计成本至少需4000元,一个小型茶厂投资10万元,一套乌龙茶加工设备5万元,如官埔村进机器、建厂房的资金投入缺口就十分严重。

3.加工能力滞后

龙泉金观音存在着加工能力滞后的问题,龙泉市“金观音”基地总面积6100亩,今年预计有3000亩投产,试投产茶园按照平均每100亩配备一个加工厂,就要建立30家加工厂,现龙泉市只有金观音加工厂15家,加工能力只有一半,如果不及时普及加工技术提高加工能力,将面临茶叶加工难问题。

4.技术队伍薄弱

龙泉茶产业无论是茶叶技术推广体系,还是企业专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还是茶叶营销人才都十分缺乏。特别乌龙茶、红茶加工及品牌宣传等方面人才更是缺乏,直接导致技术服务难以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5.产品质量待于提升

茶叶的品质是茶产业生存的源头,是品牌存在的基础,如何维护和继续提升龙泉金观音的内质,彰显龙泉金观音的品质风格,茶叶质量监管成为我市茶叶产业的一大难题 。

四、龙泉市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不断创新,全面推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推广茶园生态栽培主要技术有:水平等高条栽以防止水土流失;开沟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种草或地面铺草以稳定土壤耕作层;科学施肥以防止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信息素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残问题,提高了茶叶品质;利用“猪-沼-茶”的生态循环模式种养结合,形成良性的内部生产产业循环链条,探索出适合龙泉山区发展的新模式,现金福茶叶基地(自动化节水喷灌)、竹洋乡际上金牡丹基地(猪-沼-茶种养结合)已成为龙泉市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的新亮点。

2.拓展销售渠道,加快茶叶市场建设

纵观福建的安溪、武夷山、浙江的新昌、松阳等地茶产业做大的关键在于市场的成功培育建设。目前,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面临销售渠道的问题,市场是流通的平台,要想做大做强茶产业,交易市场建设是关键,龙泉市因没有交易市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面临销售难题,也给许多制茶企业造成许多不便,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我市要突出市场带动,抓紧启动茶青、茶叶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打造浙闽赣茶叶边贸集散中心和金观音特色茶叶集散地,同时茶叶市场与茶旅游和茶文化紧密结合,谋划和实施龙泉红茶“一线两园一剧”文化产业项目。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

以“大招商、招大商”为切入点,着力引进和培育茶叶龙头企业,龙泉市已培育丽水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6家,丽水市级以上示范性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成功实施茶产业招商项目6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参与龙泉金观音茶叶生产。积极培育基地型、加工型和产品销售型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快“浙江龙泉茶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建设速度,使我市红茶产业在创优产品、拓展销路、提升美誉度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项目建成后,必将有力推进我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茶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扩大市级科技人员。建立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利用产茶重点村种植大户建立村级技术示范点,组建全市茶叶科技推广网络,围绕龙泉茶产业转型升级,以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发放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等为主要形式,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基地建设、茶园无公害高效培管、机采机剪、“龙泉金观音”系列加工、名茶组合生产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提升茶叶生产水平。二是加大茶叶技术人才培养,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重点乡镇、专业示范村等结合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三是在电视、网络、农技110等通过“农技课堂”开展茶叶系列专题讲座;四是聘请专家教授、制茶师傅为我所用;四是组织茶叶技术骨干前往杭州、福建、上海等地参加中高级评茶员和茶艺培训班。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34-49

[2]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分析.中国茶叶,2009(1):22-23

[3]陈瑞珍,王灿光等.宁德市茶叶产业发展问题探析.福建茶叶,2009(1):36-37

上一篇:土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一篇:浅谈大棚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