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学生心中徜徉

时间:2022-10-16 04:48:55

让美在学生心中徜徉

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家,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完美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健全的智力。孩子从会拿笔到上幼儿园期间,几乎都喜欢画画,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急剧下降,甚至把美术课当成“消遣课”、“放松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初中美术有一席之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美在情感教育中感知

情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振奋人的精神,有效地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发挥。情感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内心世界,其次是学生对社会,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后是学生对自然的情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有人说:“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自身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和善良的追求,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只有带着十分强烈、十分丰富的情感去学习,变枯燥地被动听课为精神愉悦地全身心投入,才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时无需动员和教育,他们便会情绪高昂地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富有无穷乐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对凡高及其作品《向日葵》进行讲解时,要多一些正面引导。画面丰富而强烈的黄色和火焰般的笔触都充满了激情与自信。从作品的寓意看,向日葵对阳光的追求也是凡高渴望光明和执著人格的写照。讲解后,学生的激情与之一起迸发,急于要表现自己内心对美的感受,除技能问题外,学生对自己心中的向日葵也有了自身独特的感受。

二、美在创新教育中提升

具有个性的思维,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野兽派”大师马蒂斯曾说:“一幅画应是一种唯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艺术创造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还要训练学生具有创造美的双手,敢于打破常规,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明白自己不仅仅是审美的客体,还是创造美的主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神奇的体验能变成美妙绝伦的画面。如七年级《花的畅想》中,让学生创作“有花瓶的向日葵”,有的学生把花瓶画成伸出很长头部的蜗牛状,还有一个学生将花瓶画成一只皮鞋状,非常新颖别致。要想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神奇幻想,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这样就会从他们的心灵中掘出无尽的美,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三、美在体验教育中绽放

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有人靠感觉,有人靠直觉。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授《五角星》这一课时,我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衣服、桌子、钢笔、铅笔盒等物体,体验不同材质的质感。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这些物体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丰富了学生对各种材质的认识;通过拓印牛仔裤、书包、笔记本等配带的某些饰物,体会材质的肌理效果,学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我通过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美在体验性学习中绽放,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四、美在赞美教育中飞扬

世界著名的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是的,赞美带来快乐,快乐带来正确的方向,赞美是一种教育手段,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哪方面取得了进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激发其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赞美诚可贵,其真正的动力源泉是真诚,“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打动心灵”,恰当适时的赞美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甚至一个眼神,一次微笑,拍拍肩膀,也能使学生感到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师主要的“舞台”,教师作为“舞台”艺术的“编导”,只要多一个心眼、多一分探索精神,就会为学生开创一片展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满怀激情去创作,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只有“厚积”才会“薄发”,“渐进”是“顿悟”的基础。

上一篇:用心感悟“孩子”这本书 下一篇:多一些空间,少一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