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绚烂 山花遍野

时间:2022-10-16 03:27:37

【前言】蓬勃绚烂 山花遍野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郭怡Q将花卉作平面化处理,并承袭潘天寿和郭味蕖等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理念,将坡石水口、远峰近岸嵌入烂漫花丛的夹缝中。他在继承传统折枝花卉程式的基础上,又打破了这种程式,创造出一种“新程式”。他以景象的枝节和片断,通过符合画面内在逻辑的构成,建筑成一种...

郭怡Q 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长。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肯尼亚及国内包括台湾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曾应邀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中日水墨画特别优秀奖”等。

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Q》等多部画集。编著有《中国画教材》、《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白描花卉写生》、《写意花鸟画技法》、《花卉写生教程》、《花鸟画创作教程》等,并有多部教学录像带发行。

我始终认为,花鸟画的出新相比较山水画和人物画来更难。虽然现在要对二十世纪以来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所取得的成就做一个定性还有困难,但二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花鸟画,可能由于传统承载太多,可能由于现代以来遭受的磨难更大,也可能由于某种其它的原因,抛开部分受到清代中叶以来写意花鸟画恶习影响所产生的大量充斥坊间街头的杂耍式的所谓写“意”花鸟画不论,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抑或是各种形式的兼工带写,就整体而言,态势不容乐观。当然这并不是说现代花鸟画一点成就也没有。工笔花鸟画的开拓要比写意花鸟画好,写意花鸟画要实现现代转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探索现代转换的漫漫之路上,郭怡Q的写意花卉画便很值得我们关注。

郭怡Q力求摆脱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淡雅冲和的审美趋向,在题材、构成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表达大自然野生花草的强劲生命力为创作追求。相对于传统花鸟画的千年婉约,郭怡Q花卉画则表达了一种雄强气势;相对于传统花鸟画的平淡冲和,郭怡Q花卉画则呈现出一派蓬勃绚烂

花鸟形象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东晋人不感兴趣的牡丹,却成为唐宋人的至尊;杜甫不写的海棠,却是李清照笔下的魂灵;梅兰竹菊成为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的主要题材,也缘于大量文人参与绘画……传统花鸟画的表现题材相对固定,这既是历代人们审美选择的结果,反过来又制约着后来人们的审美选择。郭怡Q基于“大花鸟”的创作理念,提出“别人的野草是我的花园”,大大扩展了花鸟画的创作题材。他的表现题材既有所见南国之瑞花,也有写生异域之珍卉,更多则是“名不见经传”的山花野草。郭怡Q多次进入深山荒野,进入热带雨林,去呼吸蓬勃的山野之气,领略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被以前的文化选择所遮蔽的山花野卉进入他的视野,进而进入他的思考,最终进入他的艺术创造,成为他的主要创作题材,他“把表现大自然原始的生命状态,把表现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强韧力定为自己的创作使命”。

郭怡Q将花卉作平面化处理,并承袭潘天寿和郭味蕖等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理念,将坡石水口、远峰近岸嵌入烂漫花丛的夹缝中。他在继承传统折枝花卉程式的基础上,又打破了这种程式,创造出一种“新程式”。他以景象的枝节和片断,通过符合画面内在逻辑的构成,建筑成一种审美整体,让“折枝”的花卉形象走进庭院,走进山野,生活在自然之中,生活在生命本体之中,从而使它们获得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是自然的创造,更是人的创造,是自然与人的合一,以此表达某种对生命意识的礼赞。

郭怡Q的画法已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笔墨”来概括和说明,他拓展了毛笔的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色彩的作用。他用几乎纯色在纸上直接冲撞,时而点染,时而积染;时而下笔成型,时而循形填色;时而随色彩自由渗化,时而在纸背敷色衬托……他巧妙利用国画颜料以及水彩、水粉、丙烯等颜料的不同色性,通过点、勾、染、提、罩、接、碰、覆盖、流动、沉积等,实现色彩的交互调配,既保持了色彩的高纯度,又互相融合渗透,使之产生出或错彩镂金般的雍容华美,或芙蓉出水般的平和文雅等画面效果。

郭怡Q认为,中国艺术精神骨子里的基因就是“写意”。“意”是一个民族对社会、自然、文化等一切现象体察后的综合。所以,中国画中的“写意”,其实是把对社会认识的总和,通过笔墨传达出来。正因为中国画“意象”性,艺术对生活反映的可持续性和深入性,它的生命力才得以如此长久。他的创作旨向和审美情趣是在塑造浑然和谐的生命整体,所表现的多不在于形象本身,更不在于一枝一叶,而在于一种整体精神和气质的美。一方面他继承着父亲郭味蕖那种富有生活诗意的花鸟表达,在气象万千的丰富生活场景中捕获别人未曾认识和发现的美;在他父亲提出的工笔写意、泼墨与重彩、山水与花鸟三结合创作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前行,通过技法的重组,完成从对生活诗意的寻觅到对自然生命的观照。他冲破了传统花鸟画表现内容的局限,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自然和田野,通过放大花朵、加艳色彩、增强视觉量值和表现扩张力等方式,彰显出热烈高昂、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试图实现花鸟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

博士研究生

《中国工笔》执行主编

上一篇:《书谱》讲习(七) 下一篇:为美术课学具准备“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