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时间:2022-10-16 01:37:17

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关牛湾金矿区隶属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石鸡坝乡,半山矿段位于关牛湾矿区东部,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对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不断深入,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也随之被发现开采利用。在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基础上,对金矿石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总结了金矿化特征,分析了金矿化成因,为金矿的成矿远景预测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矿床 成矿特征 金矿化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5-1

1成矿地质条件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陕、甘、川重点成矿区带“金三角”的中部,甘、川两省接壤部位的甘肃省文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纬向褶皱系西段南带,位于摩天岭地体之石鸡坝-康县区域成矿带(文康断裂)内。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矿区及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青白口系(Qn),广布于文县县城东南部,主要由一套巨厚的浅海正常沉积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均经不同程度的变质,自北向南分为白杨组(Qnb)和秧田坝组(Qny)、震旦系(Z),分布于文县的东北部及南部,主要由粗碎屑岩所组成。分为下震旦统关家沟组(Z1g)和上震旦统临江组(Z2l),、泥盆系(D)主要分布于测区及其东部,分为下泥盆统(D1)和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分布于测区的西部,岩性变化不大,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少量碎屑岩,底部夹豆状赤铁矿透镜体。二叠系(P)分布于测区的西北部,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沉积碎屑岩建造。、三叠系(T)分部于测区北部大部分地区,主要由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组成,夹少数碳酸盐岩。、白垩系下统(K1)在测区东北部零星出露,不整合于泥盆系及三叠系之上,以红色砂砾岩沉积为主。及第四系(Q)。

据现有资料,该区域岩浆岩不太发育,除在矿区南东的摩天岭一带有面积不足百余平方公里的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外,其余多以中酸性岩脉产出。岩脉多产于区域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近旁处,并与成矿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例如,产于次级断裂带旁的花岗斑岩脉,在构造复活或后期构造的改造下,大多发生蚀变或矿化,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形成了关牛湾金矿、新关金矿等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靳平,2007)。

2金矿化特征

矿化范围东西长1.2km,南北宽0.8km,目前已圈定三条矿带,其中Ⅰ矿带位于矿区北部八爷庙一带,Ⅱ矿带位于矿区南部下高家山以北,Ⅲ矿带位于矿区中部上高家山一带。

Ⅰ矿带主要受北西向F3断裂破碎带控制,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圈出3个金矿体。金矿化形成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赋矿岩石为下泥盆统岷堡沟组地层中,矿体主要在脉岩及两侧附近赋存。

Ⅱ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圈出2个金矿体,金矿体受F2控制,赋矿岩石为下泥盆统岷堡沟组地层中,矿体主要在脉岩及两侧附近赋存。

Ⅲ矿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圈出13个金矿体,金矿体主要受F4断裂破碎带控制,赋矿岩石为下泥盆统岷堡沟组地层中,矿体主要在脉岩及两侧附近赋存。

矿石矿物主要由自然金、褐铁矿、黄铁矿、毒砂等组成,占矿石总量的8%。脉石矿物主要由石英 、斜长石 、钾长石、碳酸盐、方解石、角闪石、绿泥石、白云母等组成,占矿石总量的92%。矿石结构、构造总体比较简单,金属矿物含量比较多,结构以金属矿物分散、呈团带状分布或交代、充填裂隙的结构特征(甘肃省文县泰富黄金矿业有限公司,2002)。

通过对区内各类蚀变作用的研究发现: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成矿期的同源同期产物,与金的关系十分密切,且为金的主要载体,而绢云母化、泥化、碳酸盐化多系成岩及次生作用产物,与金的成矿无明显关系。

3金矿化成因

关牛湾等金矿主要产于泥盆系下统岷堡沟组(D1m)和中统冷堡子组(D2l)之中,受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岩石的岩石类型比较简单,主要为褐铁矿化二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细晶岩脉、变岩屑杂砂岩及大理岩化灰岩等。矿石矿物主要由自然金、褐铁矿、黄铁矿、毒砂等组成的热液型矿物。围岩中普遍发育黄铁矿化、硅化等围岩蚀变现象。综合上述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化特征认为,关牛湾矿床中的金矿化成因上应属花岗斑岩型矿床(温春齐,2009)。

4结论

关牛湾金矿半山矿段位于南秦岭陕、甘、川重点成矿区带“金三角”的中部,与东北寨、桥桥上、马脑壳、拉尔玛、李坝、李家沟共同构成了一批大中型金矿床矿产资源富集区。

该区位于阳山金矿的西延部分,与临区郭家坡矿段为一条矿带,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物、化探异常显示较好的找矿前景,已发现18个控制程度较高的金矿体,目前控制矿床规模为中型。勘查区大部分已知矿体仍未进行中深部勘查控制,并且向下有变宽变富的趋势,因此,该区仍有进一步勘查空间,资源远景潜力巨大。通过今后的勘查工作有望扩大矿床规模,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

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uan Niu-wan GOLD DEPOSIT IN CANSU PROVINCE, WEN County

CHEN Jian-she1,ZHAO Xiao-wu1,2,CAOYuan-wu3

(1Tibet Huatai Long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Lhasa 850200,China;2.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3.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265400)

Abstract:Guan Niu Wan gold ore district, Longn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Wenxian membership chukars BA Xiang, mid level mine is located off the Cow Bay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orefield, since 1960's Century,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indepth investigation, Guan Niu Wan gold deposit has been foun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field geological survey,the gold ore of petrography andmineralog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gold mineralizetion,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gold depositmetallogenic prediction.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文县泰富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段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甘肃地矿局,2003.

[2]靳平.南秦岭文县地区花岗斑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J].甘肃地质.2007.16(3).甘肃:41-45.

[3]温春齐,多吉.矿床研究方法[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成都:19-21.

上一篇:一种地球漫游中海量地形LOD绘制算法 下一篇:浅谈小口径岩心钻探钻孔缩径的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