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井加砂压裂效果评价分析

时间:2022-10-16 10:52:50

A1井加砂压裂效果评价分析

【摘要】压裂是目前各大油田增产增油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一口气井为例进行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了A1井的基本概况,其次介绍了A1井的压裂施工过程,最后对压裂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压裂;措施评价;增产措施

1、A1井的基本概况

1.1 沉积特征

花港组为近海陆相浅湖-三角洲沉积相。由下而上依次出现浅水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平原亚相、浅水湖泊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浅湖相。花港组下段为一套浅水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平原亚相沉积,由多个下粗上细的正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底部为中一细砂岩,可见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向上渐变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暗色条带状菱铁矿普遍分布,说明属于弱还原环境。顶部为粉砂岩和泥岩,普遍夹有薄煤层。储盖组合较好。

1.2 A1井生产情况

A1井是某气田一口气井,自投产以来:投产初期,产气20×104m3/d,日产油8m3/d,日产水0m3/d左右;从07年底开始,产气产油量逐渐下降,产水逐渐上升;到2008年7月时,日产气5×104m3/d,日产油1.0m3/d,日产水100m3/d左右;2009年2月,由于H3层产水大,因此钢丝作业投2.25”分离套于3163m滑套内,封H3层;至2009年10月,A3井产气3.9×104m3/d、产油1.3m3/d、产水0.2m3/d,井口油压5.1MPa,累计产气1.37×108m3,产油5417m3。

2、压裂施工过程分析

压裂于2010年10月2日9:40开泵,前置液阶段设计排量2.5m3/min,实际排量2.4~2.5m3/min,施工压力保持在36.2~41.9Mpa,携砂液阶段实际施工排量2.5~2.8m3/min,工作压力35.2~40.9Mpa,实际注入液量189.0m3,施工砂比19.1%。顶替结束停泵后测压降60min。整个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压力平稳,加砂顺利。

压裂施工中对压裂液交联情况进行了监测,交联剂排量较平稳,压裂液交联情况良好。从整个施工过程,可以看出采用的压裂液体系配方合理,耐温性和携砂性均可以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保证了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

3、压裂后效果分析

3.1排液分析

(1)第一次排液。该井排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压后直接利用压裂管柱,依靠地层弹性能量返排。2010年10月2日13:00测完压降,拆井口保护器后,连接返排管线试压合格,导通钻台油气分离器返排流程,调节针阀开度6.5mm,油压400psi,开始返排,压力逐渐降低至0,调节针阀开度到12mm,仍有压裂液返出,返排排量小,累计返出液量为2m3。随后压力降至为0,但仍有少许返排液,直至无返出后关井,累积返排液量5m3。

(2)第二次排液。在利用地层能量无法返排的情况下,10月4日13:00对连续油管进行试压,16:20有液返出,返排液为棕黄色,取样测得粘度3mpa.s,pH值7。18:00连续油管下入2500m,开始上提连续油管至500m,准备打氮气气举。取出液呈黄色,粘度3mpa.s,Ph值7,返出液温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排量4~6m3。从10月4日21:00至10月5日14:00,排量4~6m3,累积返排液量70m3左右。

共取返排液样4个,根据检测结果,压裂液破胶较好,破胶液粘度低。

停止氮气气举后,依靠地层能量返排,返排量1~1.5m3/h,18:00,重新起动氮气设备,返排液量较小,排量0.7m3/h。10月6日10:20关井,关井前压力1Mpa,2小时后井口油压17.5Mpa,开井后瞬间产气量3000~4500m3/h,压力持续下降,17:18油压降至1.11Mpa,下连续油管气举,返排量0.1~0.5m3/h。10月7日8:40,停止氮气气举,关井,3小时后开井,7.1mm油嘴,油压16.5Mpa,瞬时气量1300m3/h,17:00,井口压力6.1mpa,瞬时气量1056m3/h,,油嘴7.1mm,开始有少许液返出。截止10月8日16:00,井口压力稳定在5.0~5.5Mpa,略有上升趋势,产气量1100m3/h,平均返排液量0.25m3/h,累积返排液量90m3。图1是10月7开井后油压与产气量情况。

A1井压后排液存在以下特点:

(1)测试压力分析A3井地层滤失较大,压后由于设备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气举排液,因此增加了返排难度;

(2)地层出气,返排时井筒存在气液两相流,由于气体和压裂液破胶液的粘度、渗流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压裂液破胶液在地层或井筒存在滞后、滑脱,造成气多液少,不利于液体返排。

3.2效果分析

根据排液效果看,A1井压后产气量2.5×104m3/d。压力恢复显示关井后压力恢复较快,压力恢复速度7Mpa/h,开井后初期压力下降速度较快,4小时后井口压力稳定在5~6Mpa不降。

从压裂后的求产情况看出,压裂后形成了有效的水力支撑裂缝,增大储层泄流面积,提高储层渗流能力,达到改造储层、发挥储层生产潜能的目的。

结论

(1)由于A1井气层与气水层属于同一层砂体,中间不存在高泥质含量的隔层,因此采用优化施工规模来控制裂缝在纵向上的延伸。根据目前生产情况,裂缝高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未压串水层,造成大量出水;

(2)A1井压裂施工采用原生产管柱,该管柱由3-1/2”和2-7/8”组合,有效的减小了管路摩阻,使设备能够正常有效运行,保证了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A1井在主压裂前进行了小型压裂测试,根据分析,地层滤失系数较大,地层闭合应力较高,为了保证主压裂施工顺利进行,适当增加前置液比例;

(3)施工过程中压裂液交联情况良好,耐温性高,携砂性能良好,完全满足海上油气田现场施工的需求;

(4)A1井采用连续油管+氮气气举进行压后助排,截止目前,累计排出地层液体90m3左右,测试产气量2.5×104m3/d,压力保持在4.7MPa~6.1MPa之间,增产效果明显;

(5)由于氮气设备发电机与平台供电系统不匹配,A1井在压后未及时排液,导致压裂液破胶液在地层中停留时间过长,不利于液体返排,影响压后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文.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目标性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上一篇:企业用地收储补偿探讨 下一篇:低温锂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