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16 10:35:51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摘 要: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为条件,它对优化中学政治教学有着重要启示。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此理论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理论 中学政治 优化教学

奥苏伯尔(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是认知学派学者。他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方传统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对人学习特点的忽视,提出了以确认人的学习特点为前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将其与教学论相结合,这是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巨大贡献和重要成就。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就是能够把新知识与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心理准备状态。其次,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知识基础。最后,要学习的新知识具有逻辑意义,能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能找到同化点,在一定条件下同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去。

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而课程实施部分是新课改的中心环节,它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以上理论,笔者认为正确运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一、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就是同化,而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只有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有意义学习才得以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准确地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恰当的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进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贴近生活的知识开始设置问题:“我们去郊外踏青时采的野花是不是商品?那我们日常去花店买的鲜花是不是商品”?这样的对比问题做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分析郊外的野花和花店的鲜花具有哪些根本的区别?为什么在郊外采的野花不是商品?最终引出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含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的求知热情,引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将教材内容逐层分化,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根据奥苏伯尔提出的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的原则,在确认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迁移和应用。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在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相关内容,或是虽有相关知识,但由于它不扎实、不清晰,难以巩固新知识。这种情况就是新旧知识同化受阻,学生往往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内容多,跳跃性大,为了避免机械地记忆或学习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先谈一谈逐层分化,比如:我们在讲有关哲学与生活中诸多常识时,学生在此之前也许并没有接触有关哲学的相关知识概念,这时,教师应当首先从整体上给予学生一个大致的概念:何谓“哲学”,介绍一些生活中与哲学相关的例子。然后进一步对这一主要概念进行分解,延伸,将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四个部分。四个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潜在的逻辑关联。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不易产生混淆。然后,在这四个层次的内容之下,又分解出更为基础、细致的内容。这便是逐渐分化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强调知识和教学的纵向联系。

其次是“综合贯通”原则,即在分化出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出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二者间的融合。例如:在教授学生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内容也许仍是一知半解,无法深入领会。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学会将新内容与已学内容相联系。在讲述“消费”的同时将之前已经学过的“商品”、“价格”等概念相联系,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不断融合,让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另外,将复习课中繁杂的知识综合归类,帮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图表化、网络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政治教师应努力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的科学安排,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有效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讲“按客观规律办事”时,列举内蒙古西部地区草场退化,沙漠化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使学生很有兴趣地体悟到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使学生既学到哲学原理,又增强了环保意识,领会了科学发展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到书本理论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增加了。又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知识点时,讲完理论知识后,在实践应用环节,不妨以在新闻上出现过的“豆你玩”、“蒜你狠”为例,让学生认识这些蔬菜价格急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又快速下跌的现状,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过多的机械学习,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政治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总结和完善。相信在教学改革中,有意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王本法.奥苏伯尔学习类型划分的理论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4).

[3]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2(215).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由英剧论视觉文化时代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下一篇:世界末日:恐慌并娱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