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助力学生成才

时间:2022-10-16 09:17:00

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助力学生成才

信息技术课不仅要传授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挖掘学生的科技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们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寻找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学生们爱上信息技术课堂,课后自主实践信息技术原理,他们才会不断强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才有助于学生成才。

一、培养学习兴趣

(1)建立愉悦的学习环境。计算机对初中生来讲,本身就具有无法阻挡的诱惑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将它转为正能量来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电脑里自带的小游戏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有帮助的,如扫雷、纸牌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益智的小游戏,但是要控制学生游戏的时间,玩的同时要有目的性。给学生比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娱乐与学习并存,会比一味地学习效果更佳。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在心智方面相对来说还未成熟,这是开发智力和想象力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电脑自带的绘画软件是比较容易学习的。教师可从这些简单的软件着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他们固有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在用计算机绘图时,往往能考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去描绘,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点评。这样的课堂环节,不仅能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建设自由化信息技术课堂。很多学校会为了杜绝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网而不允许学生连接网络,学生们的电脑通常都是被教师一人控制的,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甚至产生反感心理。计算机技术发展到现在,上网已经逐渐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仅仅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杜绝学生上网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再换一个角度想,学习信息技术本来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和了解网络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上网的自由,同时利用教师的权威性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对外来信息有选择性地了解学习。

(4)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在上网聊天、发邮件等情况下,都需要熟练地掌握文字处理方法及基本的打字法。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也是学生们希望自己有所提高的部分,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联系实际,从简单、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学起。例如,QQ聊天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输入法的快捷技巧或是趣味性表情符号的输入,激起学生对汉字输入法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附属学科,教师必须发挥好它的作用,帮助学生们用好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点

(1)设备介绍,实践教学。初中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有限,很多在教师看来很简单易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不一定同样简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尽量将一些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和专业语言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在介绍计算机构成的时候,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构造,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迷茫感,从而更加自信地去了解计算机,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团队意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在这样需要时刻动手操作的课堂上,往往会有些学生力不从心,毕竟学生们的领悟能力是有差距的,有些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而有些学生在这些方面就显得比较弱。为了照顾到每位学生都可以真正学会课堂上教师传授的计算机技巧,可以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相互帮助,这样做不仅可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组织的能力。

(3)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拘谨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要明确这门课程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对课程内容做好合理的规划。合理安排课程进度,每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需要达到什么效果都要有所计划。同时,对教材上同学生们的学习目标不相适应的知识点,要做修改或是补充,对没必要的知识点进行删减。

(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有一个任务或是目标。以探索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才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完成一定的学习进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几项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自主选择完成,使任务更具人性化。学生们有了多种选择,接受起来才会比较容易,同时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发展得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探讨实验。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会越来越成熟而完善。

(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初级中学)

上一篇:《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例反思 下一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