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及反思

时间:2022-10-16 07:36:30

武隆县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及反思

摘要:任何地方有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本区域的乡土地理知识,大胆的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会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旨在介绍我们的乡土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反思。

关键词:武隆乡土地理 教学实践及反思

武隆地处渝东南片区,是世界喀斯特旅游景区,是中国五A级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原和世界最大的天坑群。乡土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素材遍布武隆各地,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地理素材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们武隆中学全体地理组成员共同研究探讨,制定和实施了武隆乡土地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的总结反思,达到充分而合理的运用乡土素材完成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一、乡土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乡土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增进学生认识自己生长或居住的环境与文化,使学生产生认同、热爱,愿意把所学回馈给自己的乡土,愿意为自己故乡的进步尽最大的努力,从而能带动社会的发展,也间接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要开展乡土教学必须做好乡土地理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应明确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因其是从“乡土”一词延伸发展而来的,其所指的区域范围,尚有不同的解释。如《辞海》中解释为省区以下较小地区,而《地理学词典》则解释为“可以一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一个县、区和乡为单位”。考虑到初中阶段开设过《重庆地理》,而且我们虽处重庆地区,但是学生活动范围仍以武隆为主,为了避免重复以及更好的贴近实际,所以乡土地理教学的范围确定为武隆县境内。

其次必须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①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②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基于以上3点认识,地理组开发编写了两本校本教材,分别是《武隆喀斯特旅游教材》、《走出课堂走进武隆》。两本均是以武隆县作为乡土地理的研究范围,并以系列教材的形式展现,和其他几个教研组的校本课程构成一个系列。《武隆喀斯特旅游教材》围绕武隆的喀斯特旅游景点一一展开。《走出课堂走进武隆》则是侧重于将学生带出教室,结合实地案例讲解自然地理。

二、乡土教学的实施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好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施了。前期让学生自主选课时,他们选修这几门课程的热情都很高,选修人数居于前列。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乡土教材的认可、对乡土教学的热爱。这同时也说明乡土教学的目的已经成功了大半。在上这几门课程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既有丰富的实景图片、视频展示以加深感性认识,也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讲授某地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时,先让家在附近的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趣闻轶事,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在的乡镇。学习期间还有组织学生参观课堂中所介绍的武隆景观。学生回来后的观后感都有着强烈的自豪感,纷纷赞美、歌颂家乡;还有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展示武隆的美好风光。

乡土教学除了有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必须有课外活动的实践。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确定了如下几个每一学年都开展的活动:武隆旅游地理,武隆地质植被研究。这两项课外活动也和我们必修课本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必修课本的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乡土教学的反思

在两年来的乡土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收获。诸如;通过选修课、课外活动、野外考察等形式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诸如①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参加地理选修课或者兴趣小组的平均每个班少则2、3个,多则8、9个;②限于活动经费以及学生安全的考虑,某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坚持,如野外考察、实地参观只在第一学年有实施过;③部分小组活动没有共同参与,原因是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没有真正投入小组研究中去,大部分工作由组内的一两个人完成;④设备不足,地理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需要配备专业性强的教具。

总而言之,通过这两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我们在摸索中对乡土教学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相信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我们的乡土教学会在新的时期越做越好,也会让我们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能更好的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上一篇:探析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