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同根承声韵 域外异言辨乡音

时间:2022-10-16 06:59:06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8)08-0158-01

在国内汉语方言的大面积普查告一段落之后,近年汉语方言研究有向国外拓展之势。2008年7月4-7日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在广州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正好代表并及时反映了这一发展势头。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围绕“海外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研究”、“海外汉语方言与中国大陆母体方言的比较研究”、“海外汉语方言与方言流行国外族人语言的比较研究”、“海外汉语方言与华人华侨历史文化语言生活等其他研究”四个主题展开,著名方言学家张双庆、张振兴、詹伯慧、李如龙等作了学术发言并参加了圆桌研讨。

由于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暨大作为侨校的主要海外学术交往联系之地,因此,本次会议的研究主要围绕东南亚汉语方言展开。如作为主办单位的暨大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教授陈晓锦早有专著《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被誉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先声”,本次会议她把研究拓展到有百年乃至数百年华人生活的中南半岛(含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的14个方言点,涉及当地广府话、潮州话、福建话、台山话、客家话、云南话,其调查范围最为广泛。

中亚汉语方言,由于其形成的历史、使用的民族、生存的多语环境和发展演变的趋势都有其特殊性而成为国内学者的另一关注重点,与会学者周磊、刘俐李和林涛等特别探讨了中亚汉语方言的命名方式(东干语、中亚回族话还是中亚汉语方言)、它的历史形成原因、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已经形成的族际现象,出于对其发展态势的忧虑,赵晓娟呼吁要“抢救中亚回族语言,保护中亚回族文化”。

由于海外汉语方言与华人移民史、华族所在国多语生存环境以及故国文化密切相关,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与本土汉语方言研究有所不同,因此,李如龙、张振兴等学者特别提出要吸收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并注意与本土方言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移民史和当地社区的语言特点开展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与影响研究。张双庆《菲律宾闽南方言的借词》、邵敬敏《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杨启光《印尼语闽南话借词及其研究的文化语言学思考》、林素娥《新加坡华语句法特征及其底层方言成因初探》、甘于恩、《漫谈新加坡华语的混杂性》、严修鸿《新加坡客话要略》、冼伟国《印尼语闽南话借词及其研究的文化语言学思考》、孙玉卿、张赛英《汉语方言对印尼城市中文名称影响的语音分析》、刘镇发、袁方《泰国北部的西南官话方言》、苏轩正《台中东势客家话的归属初探》、施其生《台中方言的结构助词“讲”》、汤翠兰《澳门土生葡人粤语特点初探》、伍巍《马来西亚吉隆坡粤语浊上归去探讨》、邵宜《吉隆坡现代粤语阳上变阴去现象解因》、张屏生《大陆福建、新加坡、台湾三地同安腔闽南话的比较》、以及周清海《海外华人在多语背景下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态度――兼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意义》等,都在各自具体的研究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种研究视角、方法和理论上的自觉。

本次会议还有学者特别关注到海外汉语共同语的实际存在形态的问题。汤智祥《论华语区域词语与汉语方言词语的相互关系》认为,“华语”是一个在当代全球范围内比“汉语”、“国语”、“普通话”、“中文”等名称更为概括、更为准确、从而更具代表性的名称。刘新中和韩慧灵《闽粤客三大方言对通俗华语的影响》则把在东南亚受闽粤客影响下形成的华人共同语称为通俗华语。陶原珂《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多伦多粤语》则指出,全球华语的通用情况可能存在区域性差异,就多伦多而言,华族通用的共同语其实是Cantonese,无论是华人的服务行业还是汉语学术,人们要求使用的都是粤语而不是Mandarin(国语、普通话)。

海外汉语方言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本次会议的研讨情况已显示出它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本刊记者王可)

上一篇:现实性与学术性的张力 下一篇:宗族、同姓集团舞台上的女祖先与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