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的探索

时间:2022-10-16 06:05:48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重要性;方法

聋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语音和运用语音能力的任务。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是聋哑教育有新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聋哑语文教学质量高,聋童就能有效地掌握语音文字能力,有助于学好各门知识,培养抽象思维和发展智力。并且也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取得社会平等权利的重要条件。

如何改进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这是聋校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据调查了解。聋哑学生入学年龄比正常儿童入学年龄大,学制比普小长,大多数学生等不到毕业就走向社会,在校期间教师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不注意培养能力,致使知识面窄,不会灵活运用。语文教师一上作文课就头痛,原因是学生干启不发,就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就更难写文章了。鉴于这种现象,我走访了兄弟学校,得到了大力协助,学习了一些有关聋校方面的经验,结合聋生实际和本校具体情况,于多年前起,我校从学前教育的一年级为基点,进行了《聋哑学校语文能力整体发展》的初步研究和探索,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方案,我们首先要改革识字教学,从学词识字入手进行着看(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训练,为中高年级打好基础,促使语文学习能力整体和谐的发展。

一、学词识字教学是写句的基础

识字是手段,读和写才是目的。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在有目的的在课堂学词识字中经常帮助引导学生丰富词汇,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词识字教学中除了经常采用的“实物、模型、图片、动作、演示、参观比较”等方法。还选用了以下方法:

1.动脑识字。加深对识字的记忆.把识字的过程,变成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教学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例如:学习象形字“人”,就先出现一个“人”的简笔画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出现“人”字。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聋哑学生记得既快又扎实。

2.看口型、注音识字、扩大识字量

汉语拼音学完后,学生掌握的比较牢固。在识字过程别注意学生的口型、声调,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发音,但在每节课中和每一个环节里,都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读音和口型是否正确。就这样坚持长期训练,我们班学字前,看老师反复读出生字字音的口型,就能把生字上面填上正确的音节,并能用学过的字组词,说句子,例如学习“电”字,学生马上就能写出它的音节,然后组词。电灯、电话、电冰箱、电视等。

3.学基本字带新字,增强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例如:学习牙――芽、马――妈、学字的时候必须向学生演示字义。组词说牙是牙齿的牙,芽是豆芽的芽,今天妈妈买了二斤豆芽。就这样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组词、说句。

4.在识字过程中,力争做到既重点突出字型准确,又音、型、义整体识字,既识字,又识词。扩大识字量,如学“爸、妈”字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照片拿出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字、词义,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式,提问学生拿出照片说: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工人:@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农民,让学生互相讲解。在照片中任意拿出一张,提问学生回答。这是谁?这是马艳的妈妈,她的妈妈是工人。那是赵静的爸爸,他的爸爸是老师。并让每个学生准备词汇本,每个学生都记得非常认真,为写话和说词打下良好的开端。

5.为使学生打好识字的基础,我都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拼音,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并使学生掌握识字的构成规律、笔画规律,为独立查字典识字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说话和写话教学

一年级主要是教聋生观察、思考、说话:二年级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写话。一年级以词、句为主:二年级逐步过到句、段。观察、说话、写话、结合“语文初步”每周设一节观察和写话课,一是通过演示、参观、实地观察:二是利用图片进行观察。(1)实地观察,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顺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启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事物的形象,(以目代耳)用眼看(听)、用手摸,一边感知,一边积极寻找词语来描述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雪景,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雪地上观察。首先用眼看,雪从哪下来的?天上,雪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像什么?像白糖。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从天上慢慢飘落下来。用鼻子闻闻雪的味道,用手摸雪是凉的,拿到手里就化成水了,用脚踩到厚厚的积雪上软绵绵的,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最后回到课堂上再上谈话、写话课,让学生回忆观察印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看,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讲解、大多同学在老师的开导下,都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雪景。在训练说、写话中还进行了看演示写话,如:老师在教室里写完信,把信装在信封里,贴上邮票,走到(事先准备好的)邮政信箱,把信投到信箱里。让学生先说再写一段连贯的话,全班达到95%以上的学生都能写出来。就这样持久的练习,使全班学生的说、写句子的能力都大踏步地提高,不仅使聋生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和拼音初步构思画面的能力,也为以后作文打下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概括表达能力从一年级起每周设一节阅读课。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和会读课外书。首先带着几个问题,然后要有感情,最后把大概意思说出来。例如:《温暖》这本书读后,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聋校语文能力整体发展的训练,无论从整体上还是顺序上去进行训练,都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只是在刚开始训练时,才有着严格的顺序。先是观察,有了从观察中获得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思维,思维与写话融为一体。低年级语文能力整体发展训练目的也能达到。

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的造句不仅在语文课没有倒装句,在其他学科也没有不完整的句子。甚至造句水平超过了在校中高年级的水平。聋生的思维状况也开始得到转变,由原来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进入语言思维,开始用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意思,激发了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聋校“语文能力整体发展”第一阶段教改实践,我们体会到:聋校语文教学中,只要坚持总体发展,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海量阅读”的实践研...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