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活与品德的彩虹桥

时间:2022-10-16 05:49:59

架起生活与品德的彩虹桥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植根于儿童生活世界,才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儿童正是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感受、体会,领会到其中的乐趣、价值和意义,确立生活信念,逐渐形成滋生的品德,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越到位,越深刻。因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关键词:良好生活体验;培养;良好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37-01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植根于儿童生活世界,才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儿童正是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感受、体会,领会到其中的乐趣、价值和意义,确立生活信念,逐渐形成滋生的品德,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越到位,越深刻。因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一、引导儿童观察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所接受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联系性时,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被激发,“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儿童的生活体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组织儿童来到田野上,小河边,让孩子寻找真正的春天,孩子好奇的激情被点燃了,回教室后,纷纷畅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春天在田野里,我看见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春天在小河里,我看见小蝌蚪了;春天在公路旁,我看见柳树绿了;春天在校园里,迎春花开了;春天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脱掉了棉衣……通过这样的观察,有效的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学会了主动探究,孩子的双眼总会闪烁求知的渴望,小脑袋总会跳跃着无数个为什么,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留心观察生活,使孩子感到品德与生活就在身边,引感的需要,产生浓厚的学习的情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孩子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在教《粮食来的真不容易》一课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拔玉米苗活动,先弯下腰,右手在四、五粒石子中选一粒最大的留下,其余的拔掉,一步一株,而且左右手同时进行,眼选苗好的,手拔不好的,十分钟后交流拔苗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背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玉米的过程,孩子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其中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孩子的情感世界。

教《和春风一起玩》一课时,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风的利用,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自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孩子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

在教《保护我们的身体》一课时,我设计了模拟活动,让四位学生把自己的鞋带儿抽出来,第一位孩子蒙上眼睛;第二为孩子只能用一只手;第三位孩子两只手都不能用;第四位孩子手和眼都可以用,再把鞋带儿穿上系好。使孩子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和艰辛,这时再让他们述说帮助别人的心情,就会有感而发,懂得给予他人帮助,就可以为别人带来一缕缕阳光,一丝丝快乐,使孩子与角色融为一体,促使其内心所感所悟。

三、延伸课外,回归生活

教学应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孩子在社会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生活,使书本上所学所得的“大珠、小珠”撒落到生活这个“玉盘”中来,让教学与生活在碰撞中发出悦耳的音符。

《保护水,节约水》,我设计了“节水金点子”的方案,更多的关注课后实践的指导和检查,以督促孩子节约水行动持之以恒,对表现好的孩子奖励“水娃娃”标志,得到“水娃娃”标志多的孩子,让他们做节水宣传员,负责督促不节约用水的行为,并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活动,定期交流实践成果,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品德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再发展中生活。

总之,教学应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架起生活与品德的彩虹桥,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使道德在孩子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提升。

上一篇:呈现最精彩的美 下一篇: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