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05:29:09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

摘要:工程统计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进度、材料损耗和产值效益等都要通过统计工作反应到领导层。但是现阶段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质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重点阐述了提升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对策方面主要包括提升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监督等。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63-02TU725

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动态分析、监督等途径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使企业管理趋于科学化。但是在现实当中,企业领导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中没有设立统计部门或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使统计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在对统计人员的聘用方面没有进行严格要求,造成统计人员素质偏低,对统计工作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通过统计工作使领导了解施工进度和产值效益,对施工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施工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统计工作信息化即指统计工作的网络化。由于统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常常使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到繁杂和枯燥。统计工作工作量大,计算起来很复杂,这就要求统计工作人员非常认真、细致,才能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统计人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要统计材料和人工,计算工程量,对施工中的工程量变化进行及时统计,对大宗材料和主要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实际统计,定期统计产值效益以及项目完成后对成本、人工费进行计算等,这就不难看出统计人员工作量之大。但是目前的统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而且统计中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使用不多,在统计过程中费时费力,操作繁复,给统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更不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因此,在经济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手段的使用,实现统计管理的现代化。

2.统计数据准确性有待加强

统计工作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需要定期进行旬报和月报,并且对统计数据进行存档保存。但是在日常统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如外在力量的干预、统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等。有些统计人员由于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篡改数据,使得数据准确性降低。另外,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基本的统计知识、统计分析能力不扎实,因此在统计工作过程中从源头上造成了信息的不准确。除了统计信息失真外,统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统计数据归档不完全和原始记录缺失等现象。统计人员统计的数据需要定期进行归档保存,以便以后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但是在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往往对统计数据的归档这一步骤做得不到位,只是做到了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上报任务,对于归档缺少重视,而且对数据的原始记录存在篡改现象,这就在―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3.工程动态统计有待提高

工程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工程某一时间点的进度也可以反映工程在某一时间段的动态。统计工作的重点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项目变化做到及时统计,安排工作量和材料计划,并且通过报表上报领导。在动态反应方面,既反映工程施工进度、产值效益,也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另外,还要对变更项目随时提供工程量及材料计划,以做到对项目工程的全面监测。但是在现实当中,一些统计人员只是做到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对数据的动态分析不够,在日常统计中没有或很少做到对日常数据的动态分析,以致工程的动态统计不足。对工程的变更项目没有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反映到上级领导,以至于领导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

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有统计方式陈旧、统计不科学、统计工作与市场相脱节等。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是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属于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更加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而统计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得以较好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分为两个方面,制度规范化和工作规范化。制度规范化即指要规范统计制度,要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既要对统计工作的完成量进行检查,还要针对检查指标对其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监督;工作规范化即指统计工作的规范程度,要求统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统计专业要求实施,对报表的格式、统计的方式等应该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避免统计工作的混乱。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指统计工作要破除陈旧的统计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走信息化道路。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加强各种统计软件的引进和使用。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使数据更加形象直观。此外,信息化还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使各部门之间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督导作用。

2.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统计工作多而繁杂,不仅要求统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数据搜集整理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使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就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培养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规范统计基础工作,要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颁发的计划统计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对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法律检查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对统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除了培训基础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现代化专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形成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概念,从而可以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统计工作的要求,还要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3.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监督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带头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决策者和监督者,因此企业领导的认可是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可了,就会给予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对其各项工作严格要求,对完成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因此若想统计工作做好做精就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让领导知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其在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其次,不仅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的各项检查,还要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做到在保证量的同时更加关注质,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工程统计不仅是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还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材料消耗、产值效益以及工程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监测,并且要把各方面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汇总上报给上级或企业领导,使领导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并且针对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因此,为使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企业中要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并且要使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对独立,使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这样统计工作分析出的数据才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更有利于领导实施科学化管理。

4.促进工程动态统计的提高

在统计过程中,为了使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有力提升,需要对工程动态进行有效的统计。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等有时会与预计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工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进行统计,以备不时之需。施工中有时会遇到工程项目的变更,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变更项目进行统计,以便协助领导及时安排现场工作,避免因项目变动而造成的施工延误。总之,统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整理汇总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动态变化的统计,以适应施工过程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阶段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方式不健全等使统计工作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使统计工作应有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对此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以及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等。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华钦.加强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2010(11):76.

[2]刘玲.浅析建筑施工管理的工程统计[J].铜业工程,2010(02):102.

[3]张迎春.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56-64.

[4]李霞.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以及统计中的问题[J].企业管理,2013(05):178.

上一篇:浅析新时期矿山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及核算... 下一篇:如何降低家电产品的零部件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