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护理行业遇到的机遇及挑战

时间:2022-10-16 05:06:19

剖析护理行业遇到的机遇及挑战

平时大家最愁家里有人住院了。因为为了搞好护理,观察病情,还要现补某种疾病的护理知识,真不是件容易事,最后自己“已经能当半个医生了”。那么,这“半个医生”究竟该谁当?

最近,记者在北京某大医院容纳上百人的几十个病房,只看到有五六个护士给病人打针、换药,绝大多数的病人都是家属在陪护。长期以来,病人住院期间,小事家属解决、大事医生解决,护士只是送药扎针,似乎是天经地义,相当缺乏“护理”这个概念。

护理数量不足质量堪忧

护士本应是医院里最“人性化”的角色,而现在却将其“机械化”。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郭燕红女士指出:“如果护士只是打针送药,那么发明一个机器人,会比人更精准。理想中的护士工作远不止打针送药,她还应该观察病情,照顾病人,包括精神上宽慰患者,宣传健康知识等等。可以说医院的服务更多依赖于护理,因为只有护士的工作病人时刻离不开。”而如今医院护理行业服务不到位或打折扣,证明护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质量都有待提高。

北京某大医院的急诊室,一个班只有几名护士,一名护士要面对若干个急症病人,忙得团团转。

而在日本,一个护士对六七个最轻疾病患者,或对两三个一般疾病患者,急诊室危重病人与护士的比例是1∶1。另外,我国医护比例倒置也是怪现象。据报载,北京市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0.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4左右。这一现象在我国其他地区尤甚。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士的质量更有待提高,但仍有一些中专毕业的护校学生找不到工作。郭燕红说:“我们需要分析能力高的护士,如果患者病情有变化,作第一反应的应该是护士。但由于对护士的角色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现在护士只进行技术操作,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只围绕医嘱工作,忽视观察和与病人沟通。”

一些大医院专科,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护士来护理疑难重症患者。护士如果能注意到病人每一点细微变化,就有可能彻底改变患者的治疗结果。

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结构的变化引发了我国疾病谱的变化,糖尿病、心血管病、心脏病成为高发病,老年人成为疾病高发人群,对专业型护士需求尤为迫切,也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沟通交流等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兴起的社区医院,正是对护理水平的挑战和磨练机会。

人文关怀纳入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护理行业不尽如人意,加强护理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护理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以初、中层次为主体,面向初、高中毕业生。1984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目前已有55所院校设置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还有5个硕士点。迄今为止,我国护理教育共培养了128万名不同层次的护士,且数量还在以每年2万名的速度递增。但是,我国各级护理教育低水平重复建设、课程设置滞后、护理观念陈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而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需求的提高,护理教育改革亟待加快和深化。

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细化和深化,在校生也被“只是扎针送药”的观念所限制,缺少专业诊疗教育。另外,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临床判断和处置经验的积累,而目前护校的实习期较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衔接不甚理想。

护士短缺在国外也是普遍现象,但与我国短缺的原因不同。在美国,护士虽是收入比较稳定的行当,但是由于倒班制和临床工作压力大,因此注册护士成为稀缺人力资源。于是国外盯准我国廉价劳力市场,我国一批护士在通过语言和职业资格认证后,纷纷赴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也使我国护理行业更显窘迫。

面对供不应求的利好消息,记者获悉,已有民间办学力量盯上了护理行业培训市场。据主办者称,国内第一家私人办的高等护理学校现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有望今年招到第一批学生。主办者表示,他们将针对目前护理行业的不足,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改进,尽量与国际接轨。这对公办学校也是促进和挑战。:“现在护理行业教育改革已逐步试行向实践临床经验方向靠拢。关键是培养护士‘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士不是孤立的,是集医师、药师、心理师于一身的职业。”

护理是一门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当新生儿呱呱坠地,为这个初来世间报到的小生命轻轻拭净身体并抱送到母亲面前的是护士;当人进暮年,身患重病即将辞世的时候,同样是护士守候在他的身旁,在生命最终的一程再为他减轻些痛苦,增添些安详。”

上一篇:完善医院护士护理工作制度 下一篇:司法是讲效率和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