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时间:2022-10-16 04:48:33

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摘要】萨提亚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并创造性的提出除了一系列干预技巧,这些技巧都渗透着萨提亚的基本理念。然而作者认为人们对于萨提亚治疗方法过分关注,从而忽略了支撑这一模式的理念和观点。围绕能充分体现萨提亚治疗理念的三个观点进行阐述,以期对这一模式有更深的了解,最后就其优越性与局限性做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念

一、萨提亚与萨提亚模式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举世闻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早期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对被定义为病人的个体进行治疗,但在累积大量经验和个案后,她慢慢意识到存在于家庭中的动力,于是她不断尝试发展各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选择多个家庭成员参与。实践证明这种联合式的家庭治疗效果是十分理想的,为了纪念萨提亚,我们又把这种联合式家庭治疗称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绍

提起萨提亚,被大家所熟知的还是那些独特却又生动实用的技艺,特别是“个性部分舞会”和“家庭重塑”,而对于那些最终成为萨提亚门徒的弟子们,他们不是因为将技术掌握的多么好,而是工作激发了内心的共鸣。所以在学习萨提亚模式时,掌握一些家庭治疗方法很重要,但真正领悟工具和技术所蕴含的深意则更为必要。对此,下文将详细介绍三点萨提亚的信念或是她一直所强调的观点。

(一)改变是一切治疗和教育工作的基础

萨提亚坚信人类适合成长和改变,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萨提亚的改变更强调的是内部自我的改变,但同时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外部的变化。改变的原则是“转换”而非消灭,“这个道理与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是类似的:打开电灯,黑暗就消失了。我们所做的只是增加了光亮,并没有消除任何东西。”萨提亚并不倡导清除某些事情,而是通过增加一些觉察、了解、证实或体验,让别的事情得以发生。例如,治疗师可通过给讨好者增加一些对自我的觉察,这样就可将其旧的应对模式转变为能充分体验自我价值和平等性的新模式。

(二)“现在”是唯一维度

在家庭治疗的案例中,很多人在当前所发生的一些事面前仍会笼罩在过去的阴影当中,但其实阴影已过去,而今天人们所经受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告诉自己的。当某人纠结于过去某个未被满足的愿望时,例如希望父亲可以将还是孩子的自己抱在膝上,这说明注意力还是放在了过去,这个愿望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处理的怨恨情绪。针对该来访者,萨提亚会设置好一个相似的童年场景,然后角色扮演,让案主感受坐在由某人所扮演的“爸爸”的膝上的感受,以此让来访者从过去抽离到现在。从该案例可以发现萨提亚解决问题是基于当前的现实基础,利用过去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待现在,更完整地活在现在。

(三)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

贝曼、格伯和葛莫莉在总结萨提亚模式的主要信念时,提到了萨提亚模式的最主要目标――表里一致和高自尊。萨提亚认为人们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自尊,才能让自己很好地生活下去,并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萨提亚总结了四种功能不良的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这些都是低自尊的应对表现,需要被革新,而高自尊的应对方式是“第五种姿态”――表里一致。表里一致是一种完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我、环境和他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且感知觉、心灵、行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当以圆的方式呈现事物时,我们知道那里是不会有死角的。想象一下两个相对滚动的球,他们表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与对方发生碰撞,因为它们是圆的。”换言之,当彼此以表里一致的方式相遇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上述这些理念或观点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不仅相互渗透,例如萨提亚将过程的概念当做通往转化的主要途径,转化又是指将原来表里不一致和低自尊的模式转变为表里一致和高自尊的健康模式,同时所有的改变又都基于现在这个维度。而且这些理念都贯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体现在萨提亚那些独特的技艺上。

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简析

上世纪70年代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黄金时期,然而在80年代以后它就不再那么风靡了,但现在又在经历着复苏,特别是治疗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可见这一模式是有其自身优越性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优越性

1、系统综合的思考方式

萨提亚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而是提倡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她将一事件定义为一系列重要变量及其产生的综合性后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她将体验分为6个水平:渴望、预期、知觉、感受、应对、行为,各个体验水平之间互相依存,又以非线性序列方式运行。有些治疗流派只会强调某一层次,更有甚者,会选择某一层次来概括其他所有层次,而萨提亚则是倡导对所有的体验水平展开工作。

2、整合并取的治疗理念

萨提亚借鉴整合了精神病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理论,比较了结构、策略、系统等治疗流派,例如它不强调病态,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萨提亚家庭模式注重家庭这个系统,但不同于传统,它关注个人内在的体验和情感,关注个人的自由选择和成长,这是一大跨越。同时一些生动实用的干预技术也整合了众多理论,例如家庭重塑技术,综合了系统、沟通、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动力等理论,同时灵活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格式塔、团体过程等心理治疗技术。

3、积极健康的成长模式

萨提亚受到克尔凯戈尔、马丁・布伯积极存在主义和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影响,将自己的模式定义为成长取向的治疗模式,认为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积极的生命力量,帮助自己成长为更完整的人。萨提亚关注健康和优势,而非疾病,治疗目标是要促进健康,而不是消除症状,因为她认为任何问题都包含着积极成长的“种子”。因此治疗师在进行治疗时应该看到并让来访者也看到和学会使用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和力量,最终向更表里一致、更高自尊的方向转变。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局限性

1、对于治疗师的要求很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能取得如此成效跟萨提亚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联。这一模式对于治疗师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接纳人们绝望、恐惧和痛苦的感受;创造信任和安全感的环境;灌输改变是一直在发生的意识;传播人们拥有资源使事情变得更好的希望。同时治疗师还要承诺:放弃拯救者的角色,将自己作为改变过程中的一分子,并愿意将自己的人性当做治疗工具来使用。虽是简单几句,但其中包含着接纳、真诚、高自尊和表里一致等对于人性和成熟度的高要求,要做到这些,治疗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和长久的实践才能慢慢达到。

2、在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萨提亚模式在香港和台湾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但在内地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萨提亚模式中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很贴切中国,但在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相碰撞时,还依然有火花。例如萨提亚注重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表达和沟通,然而中国的家庭成员间不太善于表达情感,这对治疗师是个很大挑战;还有受“家丑不可外扬”传统理念影响,很多家庭出现问题时要么是自己解决或找父母、亲戚帮忙,实在没办法才会寻求外部的帮助;再有,中国人讲求孝顺,会将遵从长辈的安排看做是孝。所以,他们把这一切都看做正常,不会认为是家庭沟通或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找治疗师来进行治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势必会给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中国化制造一些障碍,尤其是在农村。是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萨提亚模式还是会找到它的中国化道路。

上一篇:外科PBL教学的改进与建立共享多媒体教学资料库 下一篇:乳腺肿瘤超声弹性成像与肌成纤维细胞分布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