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

时间:2022-10-16 04:39:55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

中图分类号:I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26-01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在其伦理学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他认为“友爱是一种德性”,这种德性之爱是最大的善。其友爱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友爱;德性;幸福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友爱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友爱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对友爱的渴望与追求一直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论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确立正确的友谊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亚里士多德友爱概念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非常亲密的情感,同时也包含友好、亲近、友善等意思。而友爱这个词在古希腊时期有着比现今宽泛得多的内容和含义。它“不仅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朋友关系,而且包括任何两个人之间相互吸引的关系,这种讨论友爱的方式显然是近代以来的人们所不熟悉的。”[1]显然,我们现代人的友爱观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那么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找回那些失落的友爱思想,以期为现代的友爱和人际关系注入新鲜的活力。

二、友爱:作为一种德性

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任何两个人之间相互吸引的关系”所涉范围极广,几乎涵盖了古希腊时期从家庭到社会的全部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友爱就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一种情感纽带,如果没有这种情感关系,社会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的凝聚力。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它与无生之物的爱相区别,同样对于动物也不能说“爱”,虽然动物也有知觉,但并不能与人息息相通,不会与人之间有感情的互动;另外友爱也不是存在于一切人之间,并不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产生友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之间是不会产生友爱的,人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友爱。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的核心在于:“友爱就是一种的孕,或者是赋有德性的事物”。[2]他把友爱分为三种:为利之爱,为乐之爱和为灾爱。第三种是建立在缘幕础上的,以德为目的的友爱,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友爱,也是人的德性。这种友爱建立在善的基础上,以善为最大的愿望,这种德性之爱是最大的善,是获得幸福的最高的德性。

三、朋友就要共同生活,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爱与友爱不同。他认为爱是一种情感,而友爱是一种品质,一种相互间的选择,是相互间的爱。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善意尽管是友好的,但不是友爱。因为尽管善意是由德性而产生的,但它不过是对其他人产生的好感而已。对不相知的人可以有善意,但不会有友爱。只有得到回报的善意才是友爱。善意和愿望是对对方的善,但如果对方没有回以同样的善意,那么这种对人的善良愿望,也只不过是一种善意而已,不是友爱;如若两人互有善意,然而彼此却毫不知情,那也不能说两人之间存在着友爱。

因此按照友爱的这个意思,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朋友。如果朋友太多,他们就不可能一起共同生活,而只有共同生活才被看作是友爱的最好标志。朋友多了就不可能有极深的友爱,极其深厚的情谊只能给予极少数人。朋友太多那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朋友绝不是愈多愈好,而只要寻求为共同生活所需也就足够了。

四、友爱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这也正是一个幸福的人所拥有的,它具有那些自然而善的东西,很显然,和朋友在一起,比和陌生人在一起为好。所以,幸福的人应该拥有朋友。由此可见,友爱不单是实现幸福的条件,也是生活所需的德性。为利之爱和为乐之爱并不是为自身而爱,这种友爱是偶然的、短暂的。基于德性的友爱是最完满的友爱,这种友爱是为了自身而存在,是为了朋友自身并希望对方善,这样的友爱才是真正的友爱。幸福的人需要的是真诚的朋友,所以真诚的人自然就会选择真诚的朋友。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种友爱是罕见的,这一点他也清楚,但正因为这种友爱是如此的罕见、稀少,才更值得人们去努力追求。这是出于德性的友爱,只要拥有它就会持久绽放。

五、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在现代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导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些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一部分人开始趋向于拜金主义,他们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发生了扭曲,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传统道德的践行,所以,重提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思想在当代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拯救道德的一种必然。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有理性,能通过理性来过有德性的生活。但这种道德生活具有社会性,人要参与社会生活,才能过上真正的有道德的幸福生活。这也就对社会提出了要求: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社会首先应该是个公正的社会。只有在公正的社会里,才最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能享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个人的幸福有赖于社会的公正;其次,社会要充满友爱。朋友是获得幸福的一个前提,没有朋友的人是不幸福的,只有充满友爱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廖申白.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2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62

作者简介:朱蕴(1978―)女,汉,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构建的能动性 下一篇:基于OA资源的虚拟科技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