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调研总结

时间:2022-10-16 04:35:33

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调研总结

按照建三江管局农业局通知要求,创业农场就水旱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并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现形成报告总结如下。

一、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完成情况

2012年我场病虫草害发生总体呈偏轻发生年份,零星地块存在纹枯病、褐变穗等病害的发生。全年完成病虫草害防治面积72.1万亩,其中水稻稻瘟病防治实施航化面积47万亩。

二、病虫草害防治实施情况

一是切实做好草害的防治工作。农场针对不同田块主要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并提供针对性强的有效药剂,做到安全高效的防除杂草。每个管理区都下发了难除杂草的推荐配方及使用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全场的科学除草工作。全场化除面积达到72.1万亩,防效达到95%以上,没有出现草荒以及药害现象。

二是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农场虫害防治,以水稻潜叶蝇及负泥虫为重点,兼治二化螟、稻螟蛉等虫害,在秧田带药下田的基础上,依据病虫发生规律,遵照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植保技术手册》,因地制宜,适期有效防治。

三是病害的防治工作。水稻稻瘟病是目前很难治理的一种病害,除品种本身抗性外,栽培因素,不良气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在培育旱育壮苗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农业措施要做到科学灌溉、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健身防病。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水稻生育进程进行防病,确保在最佳时期内防治。防病要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配方,叶瘟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适期早防;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的防治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配方要选择复合药剂,防治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同时兼防其它病害。每次防治病害时,时期在理论时间基础上,提前3d。叶瘟在十叶露尖即防;穗颈瘟,田间见穗即防;粒瘟枝梗瘟在穗颈瘟防治后的10~12d防治。鞘腐病的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种子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一定要将病稻草残体处理干净;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硅钾肥;在水稻孕穗期、抽穗-齐穗期进行化学防治。褐变穗的防治,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硅钾肥;为防止稻叶早枯,实施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病稻秆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要加强检疫,防止病种调入和调出;浅水灌溉,防止回水串流;利用配方肥,合理配施但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处理好带菌稻秆;11叶品种水稻在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施药化学防治。防病坚持全面积防治3遍,尤其是高产创建田、科技示范带、种子田、低洼地号以及往年发病地号,或施肥量高,发生危险大的地块,加以重点施药预防。

三、防病体系的构建与模式

一是构建预测预报系统。在每个基层单位和科技园区设立诱发圃,在全场实现稻瘟病诱发圃观测网格;利用固定孢子捕捉议和便携式孢子捕捉议对诱发圃实时监测;采取接种式诱发方式,观测病源孢子萌发及侵染情况,一旦任何一个诱发圃发生病害或接种有孢子萌发或侵染,立即全面积组织实施稻瘟病防治工作。

二是构建温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温度适宜,湿度条件不具备,不发病;温度不适宜,湿度条件适宜,不发病;温度适宜,湿度亦适宜,可能发病;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田间有病菌,必然发病。

三是构建施肥量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氮磷钾施用不均衡,尤其是氮肥施用过多时,水稻养分需求与供给发生不符,水稻植株体内游离氮素过多,为病菌孢子萌发提供生存与萌发侵染条件,会加快孢子萌发和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

四是构建水层管理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水层过深或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水稻根系无法获得氧气,厌氧呼吸占主导地位,土壤中铁离子附着根系,根系吸收养分及呼吸能力降低,发育不良,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水稻植株抗病性和抗逆能力降低,病菌极易侵入,造成发病。

四、病虫草害防控主要措施

1.目标明确、切实做好防治工作准备

农场高度重视病虫草害的防控工作,认真做到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和防控措施“三个”到位,严格把好监测预警、技术培训、配方优选和规范施药“四个”关口。各管理区都成立了以管理区主任为组长的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小组。通过电视及信息平台病情预报,宣传动员广大种植户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控准备。我场将防治工作作为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病虫草害防治所需资金、防病药剂、药械和各种防病物资及时到位,各管理区早动手,早准备,在3月20日完成了药械及防病虫害药剂的准备。

2.加强宣传,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送达书”、板报、条幅等多种媒介形式,全方位宣传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要求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好两级会,以会代训,做到会议开好,电视报道,资料存档,不落一户,不留死角,确保到位。在每个生产阶段病虫草害防治前,各管理区、作业站除召开现场定标会以外,每个技术员组织所分管的农户召开定标现场会,指导农户防治方法、药剂选择、防病配方、防治时期、防病药械、防病事项,加强对种植户的正确引导,集中搞好田间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农户更科学地掌握病虫草害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3.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管理区在病虫草害防控期间,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同时组建统防统治专业服务队,集中防治那些面积小,不便飞机作业,劳动力紧缺的地号。农场要求所有技术员每天都要深入田间进行调查,每个管理区成立病虫害灾情热线,配备专人值班,责任到人,随时接听灾情讯息,并及时汇报。为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农场与管理区主任、管理区主任与站长、站长与水稻种植户签订三级责任状。防治过程中做好重点区域防治,管理区主任、副主任亲自负责监督病虫害防治,确保不发生病虫害、损失和上访事件。在水稻瘟病防治关键时期,做好双卡、双书、双查、双评、双包工作,农场组织联合验收小组对各单位的稻瘟病防治情况进行验收检查考评,结果作为本单位全年考核的重要指标,对管理区因组织不利、工作失误,造成稻瘟病发生、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或引起农户上访的,给予相关责任人组织处理。

上一篇:试析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管理艺术 下一篇:解析乐学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