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养生者健(二则)

时间:2022-10-16 04:24:26

善养生者健(二则)

善养生者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说健康,论养生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健康,对一个人来说确是头等重要的事。试想,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如何能坚持学习,如何能坚持工作,又如何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呢?无论年老年少,只要有一个健壮的体格,就能生活得愉快、幸福,事业上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

有人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我说,有健康才有一切。健康就是财富。一位老同志说得好,命都快保不住了,要那钱又有何用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人们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还未做完,就匆匆离去。真可谓人生苦短呀!无怪乎,德国大诗人歌德曾大声疾呼:还我青春,还我力量!

联合国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可是,不少人却恰恰死于无知,这岂不冤枉!许多人想健康长寿,但不懂得养生。所谓养生,就是养之则生,不养则亡。凡高寿之人,皆是善养生之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例如张三丰主张以气养性,以气养身。他提出:“虚心与静气相依,使人气养其心,心养其气,气盛理充,心安神全”,从而达到“气贯全身自延年”的功效。张三丰活了100多岁,寿而终。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为“德高寿尊之士”。

善养生,就是依人的自然生态实施科学的保健,从而使人体器官和谐而完美,以达到颐养天年。

古今中外的许多养生家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探讨和实践健身延年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使人类能活到天然寿限。据一些专家研究,人的天然寿限,最高为170年,最低为120年。由于环境、疾病和人为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的人都活不到天然寿限。通过科学的养生保健,人类有希望活到天然寿限。

却病延年四要则

李聃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皆自然,养生保健亦自然,只要顺乎自然,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却病延年的有效方法。

其一,饮食有节。生命以食为本,合理的饮食可以延续人的生命。饮食多样化,食不过量。俗语云:有撑死的没有饿死的。人们的不少病是撑出来的。国际上通常规定,吃饭七成饱,用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植物6,动物4。

不能暴食,也不宜暴饮。每天喝少量的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过量饮酒则会伤身。经常喝红葡萄酒,能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还可以防止心脏的突然停搏。一个正常的人每天饮酒量为:白酒5~10毫升,红葡萄酒50~100毫升,啤酒不超过300毫升。

其二,起居有常。足够的睡眠,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应合理安排。一般人每晚保证睡足七小时,老年人八小时,儿童十小时。专家们研究,一个正常的人,60~90分种时间就可以进入深睡眠。因此,10:30到11点睡觉最科学。这样,12点至3点就是最佳的深睡眠状态,如果这三个小时睡好了,第二天一定精神焕发。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持12点到3点睡觉雷打不动,不受任何干扰,那就会终身受用,益寿延年。

午睡不可缺少,但也不可睡得太久,睡久了对身体也不好。午睡的最佳时间,是饭后半小时,睡一个小时。

要养成睡醒不要猛起的习惯,特别是老年人睡醒后,先伸臂动腿,再轻轻按摩心脏,然后再徐徐起床。

其三,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对心肺、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都有益处。冬天不宜晨练,应在傍晚锻炼。饭后百步走是个误区,应在饭后50分钟后散步为好,如果在饭前散步一小时,可降血脂预防糖尿病。早晨太阳未出前,不宜在户外锻炼,因为夜里吸了一肚子二氧化碳,早起又跑到小树林里,太阳未出前,这小林子里全是二氧化碳。早上锻炼,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容易出问题。专家们警告说,晨6时到9时是致癌最危险的时候,特别容易得肺癌。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去锻炼,可在室内散步、打太极拳。

其四,心情舒畅。无论年老年少,都要有个好心情。愉快的心情,情绪稳定,使人体各器官处于和谐状态,可增强人的免疫力。怒伤肝,忧伤肺,千万不可动怒思忧。要有博大的胸怀,与事不惊,处变不乱,做到在任何险境中都能神定自若,泰然处之。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真正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个人得失不介于怀。这样,内心清静,气血调和,正气浩然,邪气也就天孔可入了。要笑口常开,古人云,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百病消。人常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哈哈一笑,全身轻松,什么痛都被赶走了。据齐国力教授讲,“笑促进脑下垂体,产生脑内胚,它是天然麻醉剂。你要是得了关节炎别着急,冲着关节哈哈一笑,一会就不痛了”。劝君不妨一试。

上一篇:冰瀑雪峡官鹅沟 下一篇:40年代嘉峪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