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保护者

时间:2022-08-31 10:37:26

奋斗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保护者

一、丝路文明的宝库―――甘肃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在祖国的西北部卧有一条龙,头向三秦,尾展昆仑,直线距离1 500多公里,它就是甘肃。

把历史的画卷往前翻,在这条龙的脊梁上有一条路,东接长安,西达西域,蜿蜒1 900多公里,她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龙与路,甘肃人民的骄傲,中华文明的见证,享誉世界的地方。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原交汇处的神奇的土地为这条龙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

黄河、长江,两条流贯甘肃的大江大河为这条路供给着丰富的自然营养。

东头的黄土,西头的戈壁,一副沉重的担子,河西走廊毫无畏惧地将它挑起,勇敢地走向文明的殿堂。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使用不同文字、操持不同语言的人,他们为开发西部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脚印。

从这里走出过手持砍砸器,与披毛犀、大角鹿争地盘,战天斗地,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民们;

从这里走出过刀耕火种、驯养家畜、发明农业、开创牧业,创造了灿烂彩陶文化的仰韶人、马家窑人;从这里走出过牛羊成群、身披战甲、手持利刃,造就了青铜文化的齐家人、火烧沟人、沙井人;

从这里走出过秦人、胡人、羌人、匈奴人;

从这里走出过汉廷的第一个外交家;

从这里走出过汉廷的第一支远征军;

从这里走来过西域各国的使团;

从这里来往过形形的商队……

从这里过往的人太多太多,文明交汇,在这里异彩纷呈。

大地湾人在呐喊,马家窑人在歌唱;敦煌的飞天在真情地舞动,麦积山的沙弥笑脸相迎;武威天马在奔腾,威严的长城在默默守卫。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各种各样的古墓葬,星罗棋布的石窑群,形态各异的古砖塔;雄伟高大的嘉峪关,笑傲沙尘的烽火台,傲然挺立的古城堡,瑰丽华贵的古建筑,造型独秀的古桥梁,异形多姿的古民居,等等。这一串串耀眼的明珠,将丝绸之路打扮得分外妖娆。

这里,各类文物点1.37万处,其中国保单位43处,省保单位520余处,县保单位1.36万余处。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撒落在甘肃大地,遍布于龙的周身,保护它们就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文明宝库的保护者―――甘肃省文保所

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后来人还未来得及弄懂什么,历史已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资源毫无保留地卸载在丝绸之路的每一个站点。风雨侵蚀,人为侵占,盗贼伸手,魔鬼窥探,宝库在……

历史进入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文物保护工作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1984年11月,组建“甘肃省古建筑工程队”,至1993年,与甘肃省考古所合署办公。1994年分离,1995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简称为“文保所”。文保所成立后,面对繁重任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干中学,学中干的方法,至2001年,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先后参与和完成了肃南文殊山石窟的防渗水保护工程,靖远寺儿湾石窟、景泰玉佛寺石窟防渗水工程的勘察设计,炳灵寺、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维修工程方案的制定等多项工程,为甘肃石窟保护做出了贡献。

甘肃的古建筑也是众多文物中的亮点之一,但大部分都带病延年,因而对古建筑的保护就成了重中之重。武都广严院、民勤圣容寺、永登鲁土司衙门、崇信李元谅寝宫、平凉隍庙、泾川隍庙等都亟待保护维修。为此,文保所又开展了对上述六个古建筑的法式勘测、维修方案的制定和维修施工。其中武都广严院的维修工程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

张掖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早已被列为国保单位。那里有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卧佛虽安然无恙,可在他身后的十大弟子,却已站立不稳,大有欲卧之势。文保所承担了十大弟子泥塑及木板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并出色完成任务,被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专家评为优良工程。

历史的日历翻到了2002年。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使文保所的工作上新台阶,做出新成绩。所里及时调整内部结构,合理设岗、积极育人,建立各种制度,有序开展工作。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开展了8类34项各类文物保护工作。

(一)文保单位现状调查:

1.景泰县永泰龟城现状调查;

2.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地交通状况调查;

3.通渭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地现状调查。

(二)文保档案工作:

4.省级文保单位简介写作;

5.国保四有档案编制;

6.第五批、第六批申报国保单位材料编写。

(三)勘察、测绘、设计、制定维修方案:

7.武威市下双乡大庙古建群;

8.迭部县达拉川红军俄界会议遗址;

9.武山县官寺大殿;

10.泾川县隍庙大殿、配殿;

11.两当县文庙大成殿;

12.天水市秦城区隍庙大殿;

13.天水市秦城区隍庙牌坊;

14.定西市通渭、陇西、渭源、临洮四县战国秦长城遗址;

15.渭源县灞陵桥建筑;

16.张掖高总兵宅院建筑;

17.夏河县八角城遗址;

18.临夏市东公馆建筑群;

19.永登县红城大佛寺建筑群。

(四)维修施工:

20.迭部俄界会议遗址建筑;

21.民乐县圆通寺塔加固;

22.天水仙人崖石窟安防工程;

23.两当县文庙大成殿维修。

(五)施工监理:

24.天水市纪信祠维修工程;

25.秦安县文庙维修工程。

(六)方案论证:

26.秦安县文庙维修方案;

27.嘉峪关悬壁长城保护与旅游规划;

28.玉门昌马石窟维修方案;

29.肃北五个庙石窟维修方案;

30.天水市伏羲庙太极殿维修方案;

31.兰州甘肃制币局建筑搬迁方案;

32.甘谷大象山保护规划。

(七)工程招投标及工程管理:

33.镇原县石崆寺石窟崖体加固工程。

(八)工程竣工验收:

34.天水麦积山瑞应寺维修工程。

由于文保所性质是保护维修,所以负担着技术性很强的各项工程任务,也担负着技术开发研究和文物研究的任务。近十年来,编辑出版了《甘肃文物保护研究文集》、《甘肃古建筑》、《中国名胜词典》、《甘肃文物》、《简牍》等专业著作,同时以《文物》、《考古》、《丝绸之路》、《敦煌研究》、《陇右文博》、《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为阵地,50余篇,开创了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水洞沟:远古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下一篇:冰瀑雪峡官鹅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