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晴:漾在酒窝里的率真

时间:2022-10-16 03:47:54

一年前,我刚毕业,给虹桥中学2010级3班上语文课,课后我想给每个组定个语文小组长,轮到第三组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叫着“子晴”“陆子晴”,那时还不能将学生姓名与其人对上号,于是就往叫喊的学生看去,反问:“陆子晴在哪?”我顺着学生的提示寻去,只见子晴羞涩地笑着,脸颊上漾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阳光的味道萦绕着她。在目光碰触的刹那,我心一动,觉得我们似曾相识……

在那年红枫文学社社长竞选演讲中,子晴说过这么一段话:“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经常会看一些学生杂志,每期《虹中报》一送到我们学校,我总是早早抢到一份,坐在小角落里,品读那些动人的文字,把自己融入作者的世界。也许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用文字与他人分享喜怒哀乐,开始喜欢把自己深深地陷入文学的世界。”那次,子晴成功竞选为红枫文学社社长。我也终于明白曾于2005年担任红枫文学社社长的我为何对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曾经一遍一遍地质问自己:‘我,到底长大了没有?’”这是子晴获得第九届全国叶圣陶杯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的初赛作品《我,长大了吗》中的开头。我总觉得勤于思考、经常内省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快,子晴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每次批阅她的随笔,总感到一种很强的自觉意识,有着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思考,但她在为人处世方面又能形色镇定,似乎没有了随笔中呈现的多愁和多思。

当然这不是这篇获奖文章的核心思想,也不至于成就我对子晴如此不同的感觉。是她的心存感恩,对真情的了然于心,让我时常 感叹她的与众不同。她在文章中提到爷爷用三轮脚踏车送她上学的事。从小时候的喜悦,到后来碍于面子的拒绝,再到心生愧疚答应后内心的真情告白―――“望着爷爷慢慢消失在风里,我的眼眶已浸满了泪水。是我一直没有体会到爷爷的爱”。现在大多数“90后”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于是在父母长辈对他们的关爱上总体表现出了一种淡漠,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而子晴的文章让我看到了“90后”的另一种心魂。

在文理分科的时候,为了纪念这场分别,子晴在周末即兴创作了一首散文诗发来与我分享:“灰色的天/阴沉的脸/像是在为你我哭泣/田间的芦草/池中的荷花/似为我拂去眼角的泪水……六月的雨/携着狂风暴雨/向我袭来/吹走了我的洋伞/也打碎了内心/那静静的水中央/它们像在暗喻我/你们的离去已是事实……拾起伞/拾起回忆/走在没有影子的小径/这个雨季/我将我们共同的记忆/在心中烙印。”对生活的变迁有着敏锐的触觉,并用文字将之记录,形成为她成长路上的一串串脚印,然而她的心中依旧澄明,如孩童般率真。子晴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却诗韵恒长。

“温州市优秀学生干部”“乐清市优秀学生”“虹桥中学五四青年奖章学生”“三好学生”……一系列与学习工作挂钩的奖项,子晴在短短一年内都得全了。这不仅是因为她在多家报刊发表过很多文章,获得过不少作文比赛奖项,更因为她能将学业与能力的提升兼顾并重。其他老师眼中的子晴就是一个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刻苦、专心一致的学生,而对于她能选上文学社社长一职表示惊讶;而我则从一开始欣赏她美观的字迹、感受她字里行间的真性情,转变到对于她能在社团工作如此忙碌的情况下还始终将学习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的由衷钦佩。因为普通班的学生能考进前200都是值得庆贺的,考进前100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周围人的评价,子晴说:“在学校,我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我知道自己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我不怕失败,只怕自己没尽全力。在学习和写作上,我都不会满足,即使是插曲,也要完美地演奏。我知道很好的后面是更好,学习和写作都不是苦差,而是乐趣。”所以从一开始她就不是单纯为了知识而读书,而是为了信念,为了心中的热爱,为了自己能够更好更完美。

2010年7月,我带领虹桥中学9名学生赴北京参加第九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决赛,期间我们借机游览北京城,感受北京的人文历史气息,每一站总有学生因为一些原因留在宾馆休息,只有子晴从头至尾毫不娇气、毫无怨气地跟在我身边徒步走了很多路,还给了我不 少启发和建议。我敢说,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学以致用、情商智商兼优的优秀少年。

我曾问过子晴:“如果让你在学习和文学之间选择其一(因为对于虹桥中学这样的重点高中而言,学习远比其他事情重要,而她的班主任也怕文学社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到她的学习),你会如何?”她说:“如果哪天真的让我在文学与学习之间选择其一,我想说,熊掌、鱼翅我都要;如果一定要让我放弃,我宁愿一辈子也学不会放弃!”子晴,就是这样一个信心十足,但又总是羞涩地微笑、以谦和态度待人接物的女孩儿。在她脸上那两个深陷的酒窝里,漾满了烂漫、率真和灵动。

上一篇:爆笑校园笑话 下一篇:我,长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