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创意无限

时间:2022-10-16 03:39:33

天马行空,创意无限

在一张照片的基础上进行修修改改、加加减减是一种做法;以很多张照片为素材,集合成一幅作品又是一种做法。后类作品经常会面临这样的质疑:它们姓“摄”(摄影)还是姓“设”(设计)?

其实,同是后一种做法,面貌也会截然不同。许多街头的广告、包装、装帧,都使用了大量的摄影元素,可以肯定它们姓“设”。但百多年前,集锦作品《人生的两种道路》和声满海峡两岸的郎静山集锦摄影一直被归于摄影范畴,正可谓音同形不同。

(1)选取积累的摄影素材,天空、人物、碉楼。

(2)作好能突出主体的天空背景,设定地平线,选用(苹果G4)Photoshop5.0软件,运用直线工具画座标线,给画面创造深度。

(3)选取造型有变化的人物两个,碉楼1个,去掉背景羽化,移到画面进行组合安排。将天空、人物、碉楼拷贝一层,运用旋转画布工具制造倒影。

孔林光:是谁动了摄影师的奶酪?

数码影像上的争议不是画面上的争议,而是观念上争议。在日本,艺术上只分两类,立体艺术和平面艺术,摄影与绘画等已经归为平面艺术一类。本年度的亚洲艺术巡回展,我们不但看到了绘画、雕塑,还看到了为数不少的装置录象和观念摄影作品。

昔日的摄影师们已经发现,一些著名的媒体、期刊、杂志已经不屑采用他们的作品,市场更接受一些新潮的摄影作品。是谁动了摄影师的奶酪?

净土孔林光制作摄影

人生的两种道路奥斯卡G・雷兰德1857年

北京东城影协联谊赛

引发的争论

A:把经过数码处理过的图片与传统方式放大的照片放在一起评选不公平。

B:应将所有经过数码处理的图片都视为数码图片,包括数码相机拍摄的及传统底片经过扫描仪扫描处理的,评选时应单作为一类,因为以往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都需要调底片,而数码作品只能交磁盘,并且无法判定是否经过处理。

C:现在数码冲扩越来越普及,凡经过数码扩印放大的照片就不能参加影赛了吗?也许以后都是这种方式,这样以后就只剩下一类了,都是数码图片。

D:目前数码图片只是在模仿传统影像,而它的自身优势及独有特点还没有体现出来,应该给它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去开拓自己的领域,从而与传统影像脱离开来。

E:除了强调真实性的新闻摄影外,在艺术摄影中,其实现在很难把数码图片与传统图片划分一个界限,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要排斥数码图片,接受它,给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片子好,不必管它是采用什么手段拍摄和制作的……

数码摄影获得可乐瓶以及长颈鹿的图片,并从中挑选光线与角度比较理想的一张,裸女图片是安格尔的《泉》。首先对所拍摄的素材图片进行适当的色彩调整,Photoshop的KPT3滤镜里面有一个卷页效果生成器,金属光泽的卷页其实就很象铝片卷起时的感觉,获得卷页之后,又做了几片拼在一起,就得到可乐罐上撕裂的口子。

张燕翔:数码制作该有个限制

摄影家可以借助胶片相机,表现大千世界,也可以借助数码技术,更好地表达心中的世界。但我认为数码摄影对摄影也是有损害的,首先它会使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其次会影响摄影“瞬间美”的严肃性,因为在数码技术的高手面前,这些都可以被合成甚至修改得天衣无缝。

数码制作该有个限制,界限在于“数码影像”与“电脑绘画”上,现在能够模仿绘画风格各种笔触效果的软件大量涌现(如著名的Painter7),而且功能都非常强大,一些在数码摄影赛中获奖的绘画风格作品,如果均使用这类软件来制作的话,同等的东西简直可以批量生产。

无题张燕翔制作

朱钢:

没有必要讨论这样的话题

如果拿摄影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来对待的话,我们其实没有必要讨论这样的话题。我们肯定不会因为一张照片是用针孔相机拍摄的,而判断其为劣品;同样,我们也不会认为那些没有创意和理念、在电脑里杂烩出来的所谓数码图像就是佳作。我觉得一切应从图像画面的内涵和表现能力来衡量作品,才能提高我们摄影图像艺术创作的层次。

用数码相机拍摄画面素材,再利用Photoshop的图层蒙版,自由变换、色彩调整、阴影添加等。

破门而出的影子朱钢摄影制作

上一篇: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奖名单 下一篇:拍出凉爽的感觉 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