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16 03:21:36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比较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由于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按此项标准将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前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包括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后者是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又称为折现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非折现评价指标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的缺点。

一、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析

1.静态评价指标存在的弊端

(1)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说明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一般说来,在投资额相等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的方案越好,但是投资回收后有无收益及收益多少却无法揭示,从而造成决策失败。如a、b项目均投资50万元,a项目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然后项目终结报废;b项目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然后项目终结报废。如果仅从静态投资回收期看,似乎a、b两个项目都可取,但实际只有b项目可取。另外,静态投资回收期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也可能造成决策失败。但a、b项目均投资50万元,a项目在未来五年内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第二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以后三年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然后项目终结报废;b项目在未来五年内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第二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以后三年每年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然后项目终结报废。如果仅从静态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收后的收益看,似乎a、b两个项目都可取,但如果考虑时间价值则实际只有a项目可取。

(2)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以相对数弥补了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第一个缺点,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而产生的第二个缺点,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

(3)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简述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的决策原则

由于折现的评价指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而弥补了非折现评价指标的缺点。本文着重针对折现评价指标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前面已经提到考虑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两种方法进行决策。

(1)回收期法和投资收益率法属于非折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投资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投资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投资收益率越大越好。

(2)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净现值率法是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综合的百分率,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零,方案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3.比较贴现法和非贴现法下评价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投资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二、决策方案比较分析

1.采纳与否的决策

当某一方案面临采用或不采用的选择时,这种决策称为采纳与否的决策。很明显,只有当该方案符合某一标准时,它才会被采用,否则将被拒绝。

这时,方案优劣取舍的基本标准是: 净现值NPV≥0,净现值率NPVR≥0,获利指数PI≥1,内部收益率IRR≥I,投资利润率≥基准(设定)投资利润率,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N/2(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P/2(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只有当某方案的某项指标符合上述该项指标的标准要求时,该方案才会被采用,因为它的采用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否则将被拒绝。

值得强调的是:当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选择互斥的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中某一方案而舍弃其他方案,这种决策称为选择互斥的决策。很明显,当该方案仅符合某项指标(如净现值)的基本标准时,并不意味着它会被采用;只有当该方案符合基本标准并且符合设定标准时,它才会被采用,否则将被拒绝。

这时,如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设定标准的要求,则说明该方案为最优方案;但当有关指标相互矛盾时(即有的指标认为甲方案好,而有的指标则认为丙方案或其他方案好),则不能简单地说应根据净现值判断优劣或根据内部收益率判断优劣。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投资额不等或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个方案的选择互斥决策中,这时应考虑采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和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进行正确的选择。

所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是指在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两个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的基础上,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并据以判断方案优劣的方法。在此法下,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少方案为优。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是指在投资额不等且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计算时,某一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等于该方案的净现值与相关的资本回收系数(即指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的乘积。在该方法下,所有方案中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上一篇: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明式家具设计与明末士人文化心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