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联动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时间:2022-10-16 03:07:26

多科联动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必修课,包括学科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实践,综合培养人文、科学等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根据2015年7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统筹安排学科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采取校内外共同实施模式,每学期组织5次校外实践活动(市级1次、区级2次、校级2次,共15学时)、10次校内实践活动(共30学时)。具体活动时间和地点,结合各年级活动主题、内容确定。

内容设计上,注意避免用学科教学内容简单替代,努力构建综合多个学科内容、跨学科、多主题、多层次的系列活动。

活动形式上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尽量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量一量、唱一唱、玩一玩……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融通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

例如,“中华汲采――经典国产动画之旅”主题活动,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向学生介绍水墨动画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人物造型既没有边缘线,又不是平涂,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进而欣赏一些国画大师的水墨画作品,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一画小蝌蚪、水草、青蛙,接着制作头饰。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见面问候的英语对话,然后尝试为这部动画配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学生在经典影片看一看、水墨知识听一听、名家作品赏一赏、国画体验画一画、英语对话说一说、有趣故事讲一讲、演一演的过程中,提高了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市、区以及学校周边的资源,如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企业、社会团体等,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结合基地情况与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课程与方案,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形成包括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在内的多层次、多主题系列课程。

例如,在“中华汲采――经典国产动画之旅”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学生到电影博物馆参观,了解动画片制作流程等知识。根据院线上映信息,组织学生走进区内电影院,享受在电影院观看3D电影的乐趣。

上一篇:“真”管理是“善”发现 下一篇: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