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合作办学 提升“卓越教育”

时间:2022-10-19 02:07:11

“牵手”合作办学 提升“卓越教育”

2015年4月8日,石景山区教委与北方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2015年9月7日,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在北方工业大学体育馆举行。原北京市杨庄中学正式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原石景山区杨庄小学和八角北路小学正式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这是几所学校追求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开端。

北方工业大学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签约后,双方的教育合作全面展开,双方将按照“国有联办、协议管理、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共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今后,学校将借助北方工业大学的优势资源,依托北方工业大学的先进文化,积极开拓教育思路,沿着“卓越教育”理念,完善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办成具有卓越发展力的优质品牌学校而不断努力。

依托高校文化,整合卓越品牌

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学校文化,是推进教育创新的灵魂。北方工业大学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尊重差异、重视实践、分类成才的育人特色。

学校确立了“卓越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培育人格独立、生命力丰盈的人”的育人目标。合作办学后,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整合北方工大、北方工大附中、北方工大附小文化建设顶层设计,让学校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卓越教育”将依托高校文化资源,再次梳理提升文化品牌,提高办学视野,逐渐形成丰富而和谐的“卓越教育”生态,滋养“卓越教育”,积淀卓越发展力。

依托高校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完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以实体空间课程和虚拟数字空间课程构建学校义务教育双空间多元发展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核心作用。为了更好落实课改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学情,创设了传统文化课程、网络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体育特色课程、社区活动课程等。丰富的课程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和个性需求,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办学以来,学校在原有课程设置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1.完善人文课程

传统文化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之一。在“多元发展”的课程理念引导下,学校开办“名人讲堂”,邀请著名传统文化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人生故事、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多彩的人生;聘请传统文化艺术家开设抖空竹、打花棍、踢毽子、泥塑、剪纸、围棋等10多项传统文化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体验传统技艺、发展自我优势,激发学生的卓越潜能。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成功举办了“校园传统文化嘉年华”大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展示平台,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打开了一个窗口,彰显了学校的“卓越教育”理念。合作办学后,学校组织开展“感受文化品位高校一日游”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北方工业大学校园,让学生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体验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参观学生特色活动、阅览室和专业教室等;与北工大学生党支部建立“携手共进1+1联合体”;借助北方工业大学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教授的资源优势,完善学校阅读课程的设置,促进阅读课程的实施。

2.完善创新实践课程

根据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开发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办学以来,学校设计“走进北方工大重点实验室”课程,使学生在高校专家的引领下,学习设计科学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生活中的智能控制技术”课程,利用北方工大道路智能控制技术,指导学生开发设计生活中的智能控制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设计虚拟课程

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建构了以实体空间课程和虚拟空间课程为主的“双空间”课程体系。实体空间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包括德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实践综合课程、拓展延伸课程。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教育也开始了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学校基于十二年网络特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构建了虚拟空间课程,将整个学校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合作办学后,学校将依托北方工业大学的理工科优势资源,探索开发包括数字化个性学习课程、虚拟财经课程、STEM课程在内的多种虚拟课程,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的社会生活。

依托高校专家,助力师资培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教育教学的质量。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合作办学后,学校依托北方工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助力师资培养,做了以下工作。

1.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师文化

学校着力构建“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师文化,搭建多种平台,最大限度地给予教师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的机会,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引领教师践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卓越理念。学校开发了数据增值系统,实施以教师为主体的“自我增值”评价。自我增值就是和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自我增值。合作办学后,学校将在原有的数据增值系统的基础上,与北方工业大学深度合作开发“学校大规模流数据分析系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师文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丰富“卓越讲坛”

在“卓越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设教师“卓越讲坛”,或是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或是汇报课题研究的成果,亦或是聚焦课堂中的微变革等,教师们都能从不同的视角旁征博引,激发思维的精彩碰撞。合作办学后,学校邀请北方工业大学的学者、教授为教师进行人文和科技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丰富“卓越讲坛”的内容,激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热情。“卓越讲坛”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智慧得到传播交流,也使教师的职业价值感进一步增强。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坚持“同研共进”的理念,无论是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学能手展示课,还是骨干教师示范课、网络班实验教师带题授课,都是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们协同合作,体验着共同探索的乐趣。与积极的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教师们的专业成长速度日益提升。合作办学以来,学校借助北方工大文法学院中文系、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教授的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推进中小学衔接的“校园阅读工程”教师成长工作坊,谭教授定期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并观摩语文教师的课堂展示。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更加专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依托北方工业大学优质教育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其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牵手”合作办学,实现文化融通、资源共享、视野提升,“卓越教育”必将再度实现自我超越。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真”管理是“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