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10-16 02:46:54

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急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偏瘫患者及同时期收治的30例急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经有效治疗后,实验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NIHSS、FMA、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急性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 偏瘫 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0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48-02

偏瘫通常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原发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尚能活动,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早期的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生物反馈疗法为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治疗。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生物反馈设备有:肌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电反馈仪等。本研究为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偏瘫患者及同时期收治的30例急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收治的30例急性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为59岁-77岁,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脑梗死者26例,脑出血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脑梗死者20例,脑出血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别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一般疗法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①一般治疗: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的治疗;而对于脑出血的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肌电仪在治疗开始前向患者详细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训练方法及治疗目的,以此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过程中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将电极置于患者瘫痪肌肉处,总共3个电极,等距离放置,中间的电极是干电极,而肌电信号电极放置于两端。安装好电极后,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舒张训练,如三角肌可作上臂向外上方平举运动,腕伸肌处则选择腕部的伸展运动,手部肌肉需进行手指各关节的伸、屈运动;下肢的胫前肌可选择做踝关节伸、屈运动。当开始进行治疗时告知患者如何观察自己肌肉活动时发出的肌电值信号和聆听自己在进行肌肉收缩舒张锻炼时所发出的声音信号,以便使患者可以通过反馈信号来判定的瘫痪肌肉的功能锻炼情况。而对于瘫痪患者初始锻炼时由于肌肉收缩微弱,反馈信号也较微弱,此时应指导患者如何能够捕捉到微弱的反馈信号来进行治疗。每次训练3min即可休息1min,每次训练时长15-20min,每日训练2次,20d-28d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结束后,还需训练患者端碗、持筷、吃饭、在床上坐起,并逐步过渡至站立、扶杖行走、跛行、爬楼等。即使患者在短时期内不能达到上述要求,也要让其在大脑中反复描绘并强化这些信息,使之坚信一定能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治疗加传统康复疗法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来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行评定;选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选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脑卒中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均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而两组间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实验组中治愈7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中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26.7%;两组患者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为3.85,P0.05);而两组治疗后NIHSS、FMA、ADL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7、3.33、5.51,P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后,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建立来使患者通过技能学习来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来代替原有的功能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就是基于此基础上的康复干预方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自主进行瘫痪肌肉的收缩舒张功能的锻炼,引发肌电仪器的肌电信号,对大脑皮层进行条件性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从而重塑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经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南登.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

上一篇: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特征 下一篇:肿瘤术后化疗致胃肠道反应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