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以及互动思考

时间:2022-10-16 02:20:30

探讨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以及互动思考

【摘 要】如今,我国社区体育正处于发展阶段,但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不完善,体育设施的数量较少,质量也有待提高,因而给社区体育长足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基于学校教育特点,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用于开展体育教学,因而长期被闲置。因此,为了缓解社区体育设施紧缺问题,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效率,有必要优化配置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促进资源共享。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将对二者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和互动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制约因素;互动对策

一般来说,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在没有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被闲置,因而其供大过于需。社区资源设施的使用对象是社区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诉求也日趋上升,因而常常出现供不应求问题。所以,我国尝试加强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共享,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实施进程缓慢。由此可见,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有必要对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积极思考互动对策。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体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状况。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显现出社区体育场地紧缺、设施设备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体育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在使用情况上却相对宽松,大部分的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用以教学,而在非教学时期这些体育设施通常是闲置状态。从社区体育设施的紧缺情况和学校体育设备的闲置状态来看,要解决其各自的体育发展问题是极为重要的提案。但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分别从这两种情况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来解决各自的问题,并非适宜之举。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进行结合发展,对解决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设置资源问题有可借鉴意义。通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结合发展,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在短期内缓解我国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从我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程度来看,其设施的使用程度有提升的空间。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中小学校共计54万,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面积共约3亿平方米。学校的体育设施只在学生教学使用,日使用时间约为7小时。由于寒暑假时间以及其他节假日处于关闭状态,学校体育设施的年使用情况在200天以内。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仅限于校园教学时间,这形成了学校体育设施的低使用率情况。观之国外学校设施的开放情况均在90%以上,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度和使用程度明显有待提升。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出发,通过进行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来缓解社区体育设备的不足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可行性分析

从使用性质来看,区的体育设施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锻炼的设备,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则是满足教学目的,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必要的设备。从供需情况来分析,我国社区体育建设相对不足,体育设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则是供大于求。若但从供需情况来看,以学校体育设备之长补社区体育资源之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设备资源进行共享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不仅是受资源设备的数量影响,也与设备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性质等其他因素相关。因此,在进行体育资源共享时,要透过体育设备的数量现象,深入发现体育设备使用的深层影响因素和这种现象的本质问题,建立有效的方案和解决措施以提升共享的可行性。

(三)资源配置制度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的配置手段,利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资源的配置。如供需关系、竞争规律以及价值规律等都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则,在这种经济发展情况下,体育资源的配置制度也与计划经济发展时代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进行体育资源配置时,也要依据新时代下的资源配置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促进资源的使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以实现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时,也要结合经济学角度展开分析,根据资源配置制度进行合理配置。

(四)体育设施的归属

在资源的归属上来看,学校体育设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资源的配置权力是由政府部门行使,学校则是对体育资源进行使用,并行使管理资源的权利。社区体育设备通常由政府体育部门进行资源的配置,以供社区居民进行使用。从资源归属上来看,学校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资源都是国有资产,而在所有权、管理权上有所却别,体育资源所属系统不同,服务人群也有所差异。因此,进行资源的共享时也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归属问题,避免因资源共享造发其他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二、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源配置问题

首先,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的归属有待明确。学校体育设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归属没有明确划分,不知道它是属于政府、学校,还是单位或个人。社区体育设施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其归属也不清晰,不知道应当划分给政府体育部门、开发商,还是社区居民。其次,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方式有待明确。就学校体育设施来看,其投入渠道主要有个人、单位以及政府。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方式不尽相同,因而既不能完全采取公益性方式,也不能一味采取盈利性方式,但是如何实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尚不清楚。

(二)成本补偿问题

通常,在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时,需要调用专业的指导员和管理人员,并适时对设施进行保养、维修,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耗费一定资金,进而可能增加学校运行成本[1]。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设施难免会出现损耗,从而要对其耗损与折旧情况进行核算。但由于体育设施的损耗与折旧核算问题较复杂,和设施的开放时间、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都有关,暂时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三)安全问题

一般认为,安全问题是影响资源共享效果和质量的一种主要因素,它和体育设施的使用方法、态度以及技术维护等均有一定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安检维护措施不到位,没有适时进行检查、维修,因而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二,部分体育锻炼人员素质不高,其使用体育设施的方法与态度不合理,因而可能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人身事故。

(四)管理模式问题

就当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资源共享管理模式。第一,学校独立管理模式,其所占比例约95%。基于此种模式,学校为了缓解运转资金压力,减轻财务负担,通常会通过有偿的方式来筹措经费,不过这种方式效果不大,不能够较好地弥补资金缺口。第二,在学区组织、俱乐部等组织的支持下对部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其所占比例约4%。第三,是在社会组织或某行政部门的带领下对所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其所占比例约1%。这两种管理办法的成效较好,但由于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理论。

(五)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机构部门中,不存在上下级之间的辖属关系,统一由本级政府对地方工作部门进行管理、领导。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当中,行政权力是高度集中在各级政府辖区,而在事权上通常处于分割的状态,以至于工作任务分散在行政管理机构部门中由上至下进行,而权利集中在各级政府辖区[2]。如此一来,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工作就缺乏有效的纵向协调,横向方面的流动也不足。

(六)意识观念问题

首先,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由于学校体育设施单位管理者意识观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没有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从社区居民角度分析,虽然其健身诉求有所上升,但对于体育健身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够深入,健身意识不强烈,因此没有因为社区体育设施资源紧缺而产生急迫感。

三、互动对策思考

第一,要建立资源共享理论基础。众所周知,有序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有效指导,理论的完善也需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资源共享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因为只有良好的机制保障,才可能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第三,要优化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当前,我国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仍然有待改进,为了提高管理效果和质量,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管理模式。

结束语

由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我国试图通过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方式来缓解供需矛盾。该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资源配置、成本补偿、安全保障、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意识观念的问题。

作者简介:樊文娴(1975.12-),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利,南子春,刘江波.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02):166-167.

[2]史怡.慈溪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387-388.

上一篇:浅谈转炉炼钢造渣 下一篇:大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