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剧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10-16 01:39:13

近年来,各地方台依靠低成本的栏目剧得到了收视高分,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广告效益。广东地区知名栏目剧《外地媳妇本地郎》的导演陆晓光告诉《综艺》,制作《外地媳妇本地郎》每年投入不到1000万元,但年产出达到七、八千万元。 陕西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总监胡劲涛介绍道,其《都市碎戏》的整体规模效益现在已经达到了1个亿,是投入的数倍。

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栏目剧除了老牌的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还有广东电视台的《外地媳妇本地郎》、上海电视台的《百家心》,南方电视台的《真实故事》、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等。

《雾都夜话》制片人马及人认为,“栏目剧与电视剧的最大区别在于栏目剧的核心是给观众创造真人真事的情境,最大可能地还原生活真实。尽管栏目剧在制作、包装方面逊色于电视剧,但它比电视剧更有时效性,更重视故事和戏剧冲突。

中国电视特殊的市场竞争环境,电视剧的良莠不齐、制作成本高昂等因素是栏目剧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栏目剧是电视剧和栏目的嫁接产物,是电视台自办节目中产业化元素较多、更适宜制播分离操作、更接近市场的一个节目品种。

制作内幕

栏目剧的具体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南方电视台《真实故事》的总监制张伍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期间,《真实故事》的栏目策划会也在进行中,“这是每周必开的录前会”。

张伍生介绍道,栏目剧里的人物较少(2-3人),一般都选择小场景拍摄,整个拍摄过程一般采取一个固定机位,加一台移动DV。移动DV主要拍摄一些特殊镜头,比如追踪等纪录性镜头。

栏目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演者多为非专业演员,因此定期选拔演员是栏目剧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网络征集。”张伍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演员资源,栏目组常常从一些培训班、社会团队(如老年人艺术团等)中挖掘演员,进而,制作机构也就慢慢积累起了一个“演员库”。

“由于参与拍摄的演员多以兴趣为主,所以出演费都很少。栏目剧在演员劳务一项上的支出不到成本的20%。这正是栏目剧的制作优势。”据张伍生介绍,目前《真实故事》每期的制作成本大概为14000-15000元,比前两年仅增加了2000元了。

“每期栏目剧由一个4-5人的小组完成,小组由一位编导、导演、摄像、制片、收音组成。一个片子的制作,需要经过报题、大纲、剧本三个阶段,经过‘三审’后,才能进行拍摄、剪辑、合成。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大概为一个月。”张伍生说道。栏目剧的选题一般都挖掘于新闻线索,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在创作中,真实感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故事性”。

现状和问题

栏目剧的产量在2006年至2007年达到了井喷状态。但是,由于栏目剧门槛较低,这为栏目剧的非规范性运作和滥觞埋下了祸根。

纵观全国,目前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栏目剧播出,栏目剧同质化问题日渐突出。部分栏目剧或制作粗制滥造,或内容流于低俗。一时间,栏目剧市场鱼龙混杂,各种问题逐渐显露,栏目剧的发展受到制约,“烂剧”之说不胫而走。即使近年由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台纷纷加入栏目剧行列,在促进栏目剧数量激增的同时,也生产出了一批高品质的栏目剧作品。但有专家认为,“各地栏目剧的发展并不平衡,差距较大”。

栏目剧目前主要有两种生产模式,一是电视台自组制作班底,投钱自制,如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台的《百家心》等。另一种则是由影视公司制作,由电视台择优选购。如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电视台的收购价约为1万多元每集。

栏目剧的生产成本由于地区差异往往相差数倍,低者1000-2000元/集,高者10000-30000元/集,部分电视台投入资金过少是导致某些栏目剧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一针见血地指出:栏目剧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方面以“贴近性”、“地域性”得到了观众的喜欢和认同;另一方面,也存在盲目追求收视率,为吸引观众注意力,不惜追腥猎奇,大量展示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事实,这无疑使电视栏目剧流于低俗,倍受批评。此外,目前栏目剧创作队伍“不整齐”,既懂“栏目”又懂“剧”的专业创作人才稀缺。

2009 栏目剧何去何从

马及人表示,栏目剧在2009年将继续走高。“2009年,全国栏目剧的产量不会减少,但面临整体品位升级的问题。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的优质栏目剧会进行业的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专家认为,栏目剧一方面要符合老百姓的口味,真实反映生活,但同时要避免低俗化。“纪实性和戏剧性是栏目剧不可或缺的两条腿。”中广协会副会长张振华指出,淡化纪实性,离开了“真”,栏目剧就可能滑向电视剧;只强调纪实性而淡化戏剧性,不善于利用矛盾、冲突、悬念、悬疑、铺垫等手法去组织故事,最后很可能就会变成非常直白的报道,不成其为剧了。“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平衡不仅是栏目剧的特点、价值所在,也是栏目剧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除了创作,一位栏目剧制片人从生产模式和商业运作层面总结道:“从优秀栏目剧制作机构的经验看,培养和稳定制作力量是保证栏目剧品质的不二法门”。他举例分析,上海台以本台自身的力量打造栏目剧,湖北台和南方台虽然采取外包的方式,但也努力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团队――湖北台逐渐收编外包人员,南方台相对固定地和5家社会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并在每家公司派驻有编剧与编辑各一名,从本子到后期,抓栏目剧生产的一“头”一“尾”,从而保证了节目的质量。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目前一些电视台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操作方式――栏目剧日播。浙江影视娱乐频道推出了“本塘系列剧”;重庆台推出“7日剧”,每周一个主题,每周7集短剧故事系列化。“系列打捆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并促进连续收视流的形成,这是栏目剧生产未来的一大方向。”

南方电视台年初推出的栏目剧“大片”《京珠北》不仅在创作上赢得业内和观众的认可,其商业操作模式也大有创新。仅5集的《京珠北》,通过成功植入广告,“额外”获得200万元资金。南方电视台执行总监黄天文认为,“植入式广告是未来栏目剧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一篇:被低估的少儿频道 下一篇:《王贵与安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