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

时间:2022-10-16 12:58:22

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

摘 要 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跟教师的个人特质以及学生的特质有关,观察高效率教师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分析其教学行为会显得更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就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进行探究,找出了一些高效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率教学 行为特点

1 高效率教学方法

1.1利用学生己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小学生通常是利用自己己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读所学到的新知识,当他们发现己有知识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通过探索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其中原有的知识是进一步建构的基础。

1.2帮助学生达成对数学概念的关系性理解。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数学知识在头脑中建构的基石,可以说,学习者对某种知识理解的水平关键就看其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提出: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两种模式。工具性理解是指一种语义性理解或者一种程序性理解,而关系性理解则还需加上对符号意义和替代物本身结构上的认识,获得符号指代物意义的途径,以及规则本身有效性的逻辑依据等等。如何知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需要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师需要耐心地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把它们表演出来,可以减轻学生在概念理解上可能出现的思维负担和焦虑,为学生思维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加工新的知识,保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脑海中也建立了相应清晰的概念简图,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通过学生相互辩论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通过辩论的方式,小学生不仅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辩论的气氛也能带动大家一起思考。在辩论中,学生学会了质疑,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发现问题,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辩论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所学的知识,将全班学生纳入到积极思考中,不知不觉中扩宽了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1.4通过让学生大胆地猜,大胆地展示,大胆地说,大胆地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数学表征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不直接告诉学生书上是怎么规定的,而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不直接告诉学生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自己推理发现问题;在每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并教学生怎么说。

1.5课堂练习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课堂练习和训练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且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

2 数学教学创设角度

2.1从整体上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和内化,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的交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情境,应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2.2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走上讲台,就好像演员走向摄影棚,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其情绪都不要传染给学生,这种高度的控制力来自于平时良好的心理素养,来自于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微笑的面容、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

2.4从“疑”、“趣”、“情”三方面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一旦学生被它所吸引,就会迸发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内驱力,否则,学生就不会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执着追求。培养兴趣,对数学教学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创设一个能不断激发学生思维中矛盾冲突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求的欲望,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2.5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深加工。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是从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即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规则、原理和方法,以及其联系。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基础上进行的,绝不是照搬教材,而是要融入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6教学留有余地,为学生创设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老师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式,独立思考也好,小组交流讨论也好,并给学生提供汇报结果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帮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体验了知识获得的过程。

3 结 语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需要自己努力理解,也需要教师在思维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不断的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拥有很好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应该朝这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明,严家丽. 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孙维刚的一节公开课谈起[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0(07)

[2]丁容平. 现实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朱毓飞. 小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08(36)

[4]侯文,朱琳琳. 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10(03)

[5]魏宏聚.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几个维度与评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6]李星云.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8(Z1)

上一篇:绩效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与路径 下一篇:创新思路 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