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10-16 12:05:49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案例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基坑加固和围护结构降水防渗漏等都是施工的重点所在。本文将以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项目名称: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改扩建工程)3号楼地下二层车库为例,对其深基坑的施工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以解决围护降水防渗漏处理等基坑施工问题,对于其他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可供借鉴参考。

[关键字]建筑基础 深基坑 围护-降水、防渗漏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64-1

1 案例工程

本文以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为例,探讨深基坑施工的方法:

案例: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3号楼为地下二层车库,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北侧紧贴原6层教学楼,(采用静压锚杆桩沿建筑物一周加固保护),与该楼最近距离约4.4米,东侧距9.8米处为7层混合结构的芳华公寓,天然地基(采用布设一排树根桩加固保护),南侧距10米处有一幢3层混合结构房屋,西侧相距8米处有一幢3层报告厅;南侧道路下有煤气管和光缆等。基坑采用Φ850钻孔灌注桩套打,外设Φ650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内侧两排低渗量套打钻孔灌注桩,外侧一排全套打止水),内设两道混凝土支撑。地坑面积为1850平方米,开挖深度为9.4米(最大落深区为10.9米,采用深井疏干深层地下水),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基坑围护施工方案均通过《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论证。

根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的砂质粉土厚度较大,对基坑的降水和防渗漏要求高。

2 基坑围护降水防渗漏问题的治理

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地下二层车库基坑施工时,深基坑围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水现象。深基坑围护的渗水问题解决,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施工前的降水处理,二是围护出现渗漏后的处理技术。

2.1 降水深井设计

2.1.1 地下水容积储存量计算:W=μ×V=μ×A×h

W-容积储存量(m3);V-含水层体积(m3)=基坑面积A(1850㎡)×降水深度(10.4m)(即潜水静止水位至基坑底板以下1.00m);μ-含水层的给水度(粘土及粉质粘土给水度经验值为0.03~0.05)本次取μ=0.05。

2.1.2 W=μ×A×h=0.05×1850×10.4=962m3。

根据降水施工经验,取单井有效抽水面a井的经验值为100㎡~200㎡。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几何形状、降水深度、含水层特性、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降水面积为1850㎡(A)计,降水按单井有效面积200㎡布置降水井(a井)。 计算公式n=A/a(根据施工经验)=1850/200≈10(井) n-井数。

2.1.3 坑内降水井工作量设计结果分析

地下水容积储存量W=962m3,降水井为10口。

抽水量计算采用Q4-45/3-1.1型深水泵,单口井24小时出水量为10m3,每天平均抽水量为10m3,每天实际抽水量W抽为:W抽=Q抽×0.8(实际抽水时间,抽水量折算系数为估算值)=80m3。抽水天数计算:抽水天数t=(总储存量W÷每天抽取的储存量W抽)×系数(本次取1.2)=(962÷80)×1.2≈15天。

从以上估算结果可知:当10口井全部抽水时,约15天后能将基坑内的水疏干至降水要求。

2.2 基坑围护渗漏处理

原因分析:基坑在开挖时发现有渗水现象,可能是接头不严,漏打造成,冷缝处理不当。

预防处理:基坑内的降水,只有在围护不渗漏或渗漏很小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基坑内的降水不会对坑外地层的沉降产生不良影响。基坑在抽水过程中,要不间断的对基坑外水位观测孔进行水位观测,如经过不间断观测,基坑外水位观测孔水位无明显下降,则基坑内抽水对坑外地层不良沉降影响不大;当坑外水位有较大下降时,则说明围护漏水,应立即停止坑内抽水,采取堵漏措施,对围护的漏水部位予以封堵。如一时无法发现漏水部位,应采取在水位明显下降方位进行回灌水。

(1)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计沟排水的方法。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边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墙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围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持续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发生管涌或流砂时,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远,可在支护墙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下1m左右,对支护墙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漏水位置开孔并在墙后压密注浆(浆液中掺水玻璃)。

(2)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分析查明原因,采取如下措施: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在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渗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应注意,其施工对支护墙会产生一定压力,有时会引起支护墙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必要时应在基坑内局部回土后,待注浆达到治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严重渗漏时用聚氨酯注入式堵漏。

2.3 基坑底出现“流砂”施工方案处理

原因分析:基坑底部处于砂质粉土层,地下水未降到预定位置,地下水动水压力较大,且内外水位高差较大,动水将粉砂冲出,造成土层破坏形成“流砂”。

预防处理:开挖前准确确定地下水位位置,了解土层种类、性质、降低基坑内外水位高差。对于“轻微”流砂现象,可在基坑开挖后采用加快垫层浇筑并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较为严重的流砂,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土方回填。基坑内增设二级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压力,阻止流砂,待地下水位下降后再行开挖。

2.4 基坑底出现“管涌”施工方案处理

发生管涌现象时,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采用导流管引流。先在管涌出现的位置插入较大口径导流管,使导流管成为管涌通道;再对导流管四周用压力注浆机注入水泥浆,封闭四周土体,封闭导流管,以封堵管涌通道;完成管涌封堵后加强降水,再进行土方开挖。

2.5 坑底隆起应对措施

停止土方开挖,分析原因,如井点降水不足,应立即补充轻型井点,如隆起变形大,应采取紧急回填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深基坑的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影响,危险性最为明显的是造成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并拉裂周围建筑物,为此,针对深基坑围护的渗水问题,和坑底“流砂”、“管涌”问题,需要对基坑进行有效的降水处理,并采用基坑围护防渗漏技术、基坑底出现“流砂”、“管涌”、“隆起”的处理措施、及时到位的监测数据、有效的控制围护的安全等。为了提高工程研究的实用性价值,本文的研究是以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为例展开的,对于其他工程项目,可供参考借鉴。

上一篇:天然重晶石粉末表面改性及工艺流程设计探讨 下一篇: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和行业特色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