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下群众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15 10:19:46

浅论当下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利害关系、性格阅历、人生观等因素的差异,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一些棘手的纠纷,心理上产生隔阂或怨恨。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人们、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安定成分。如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都可能产生纠葛,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粘和这些心理裂痕、消除隔阂、缓解矛盾,除了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群众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兴起和创新,如公园社区的自发歌咏活动,公园、广场的交谊舞会,作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扇舞、剑舞,还有如太极、瑜珈、健身操等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益健康,都能愉悦人们的身心,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活动由于都是群众自发参加,并没有任何人或领导部门去发动、去组织、去推动,因此都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强的活动生命。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其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去充实自己的工余时间,再不会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无娱可乐而生出许多口角是非和不良行为。参与者都会自觉地抛开纠葛,融入到热烈、喧闹、感人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使有心理裂痕的群体成员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与沟通,慢慢达成和谐。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弘扬宽容文化,构建和谐人格。古人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古人这些关于宽容人格的主张应该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获得发扬光大。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良好社会环境人文氛围,并非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只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更完善的活动设施,高素质的文体活动辅导力量,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政改革及其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需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是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自身特有的公益性事业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在社区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活动阵地、活动队伍和辅导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种功能的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如文艺演出活动所需的排练场地,无论室内、室外的都属于文艺活动阵地,排练演出所需要的灯光、音响、道具等都属于文艺设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起来了,要有活动队伍,才有人去使用这些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歌咏、读书、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新模式

目前群众自觉组织、参与的各类型文化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群众参与活动比较普遍,涌现了曲艺队、交谊舞队、国际舞队、舞蹈队、歌咏队、话剧队、棋艺社、诗社、书画社、摄影协会等众多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队伍。这些队伍,有很多是群众自我组织、自发参与的。形式虽然灵活,但缺乏组织性和品牌效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转变旧的管理思路,创新思维,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好文化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促进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这是政府不容置疑的重要职责。政府在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在群众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坚持由群众文化向文化社区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与社区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区域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网络。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实现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文化设施,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对已有的重大文化设施,要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扩大开放度,提高使用率。

总之,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促进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索 下一篇:双相性贫血的临床研究